首页 > 玄幻奇幻 > 古舞新生 > 第38章 番外二 下 犹如故人归

第38章 番外二 下 犹如故人归(1 / 3)

书名:古舞新生 作者:文晴希瑶 字数:5868

舞者,亦是演员。
一个优秀的舞者,不仅仅通过肢体这种艺术形式传达美的感受,更在作品中注入情感,传神达意,与观者共情。
解琋想做一名优秀的舞者。
从确定参加比赛起,他便一次次问自己,所要演绎的角色为谁,所要传递的情感为何。他一直在摸索着,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自学舞不久,他便一直盼望着演绎一位金甲在肩,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军。可看了王邵飞的表演,他愣住了。
大丈夫,金戈铁马,所向披靡。那是他的将军。
师兄无马无刀,却用单单一个横眉立目,将敌人斩于马下;无樽无酒,手挼空须,仰天长笑,好一个与子同袍。隔着生生五米的距离,解琋硬是嗅到了一股混杂着血腥味儿的黄土气。
“师兄,我想我再想想。”
舞中传情,除了自己深有体会,是很难教的出来的。
除罢上课、练功,解琋一头扎进图书馆,翻看各种正史野史中的列位名将,试图从文字和影视剧作品中寻找感觉师兄是豪气干云、战无不胜的大将军,那,他呢
他想过跳一位与战士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将军。
“嗯”隔着遥遥之外的听筒,解琋似乎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憋笑,“咳我能说真话吗”
解琋想说,不能。
顿了顿,留一个炸毛缓冲的时间“嗯。”
“你说,同甘共苦,真的很好。但是我脑子里都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噗哈哈哈哈哈哈”电话那头还是没憋住。
“”满脸黑线,有那么一瞬间,解琋想直接挂掉电话。
“不开玩笑了。”那头清了清嗓子,声音又清晰起来,“我觉得可以尝试。只是太俗了,而且这个人物形象,太难拿捏。可能也不是那么吸引人。毕竟,你跳的不是舞剧,是独舞。”
解琋脑子里“嗡”地一震,许是太过投入寻找人物形象,他把这茬抛之脑后了。
“我有些想法,明晚去学校找你。”不损的时候,略带磁性的男低音还是很好听的,“你晚功请个假吧,来学校门口接我。”
“”得,师兄大驾,就当是为更好的作品,解琋吞了一口气,“好。”
落日的余晖中,一路小跑到大门口的解琋成功看到了和门房大爷谈笑风生、眉飞色舞的,王邵飞。
少年人在十米开外停下脚步,静静等着。
那边交谈的声音愈来愈小,笑声也渐渐停了。
远处落日留下长长的影子,天边一片血红。少年心下兀地一麻,看着师兄的身影一步步靠近,竟生得几分悲壮的味道。若不是嘻嘻哈哈的声音还回荡在耳畔险些觉得,这便是五百年前的古战疆场。
师兄的将军在他心中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
“哟,我这还没出手,你就入戏了”王邵飞乐得看少年一脸凝重,“来,我教你怎么喂养大黑骡子。”
“”
咔嚓刺啦师兄的将军形象在他开口的一刻,碎了一地。
与初次相逢不同,几次电话下来,王邵飞嘴虽欠打了些,可两人竟也丝毫没有生分的感觉了。
解琋轻轻舔了舔唇,正色“将军可知天子有命,尔须好生教导辅佐,不得妄自作妖。”
王邵飞看他,差点“嗤”地笑出声来。暗道小伙子有那么几分样子,挑了挑眉,拉长声音“违者”
一句“斩立决”噎在嗓子眼里,解琋顿了片刻才抿嘴一笑“乱棍逐出。”
“反了你了小兔崽子”王邵飞背对夕阳跨立在他身前,“见师兄不打招呼还敢,假传圣旨”
迎着夕阳的少年脸上带了一抹鲜红,不过嘴上占了些小便宜,笑得灿烂。
“师兄,要不,我跳圣上吧。”
“你倒想得美。”王邵飞扬手一巴掌撸在他脑门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忽地放缓了声音,低沉的音调中多了几分飘渺,“想当年十二道金牌都难召回我岳大将军啊。”
本是句玩笑话,许是黄昏时分总能勾起人无限遐思,许是集中阅读了太多文章,许是这背景的渲染太过浓墨重彩。后半句话将落,解琋只觉得一股悲壮寂寥的感觉兀地撞进他的心房,直直捅在心窝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胸口一阵发麻不要,师兄不是岳将军解琋隐隐觉得,自己找到了共情的感觉是意气风发间的无力,是拼尽全力后的无能。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单纯,只一个触点,便被全盘击垮。少年英雄放在曲子中,从头到尾只一个情绪,毕竟太过单薄了。
解琋律己极严,他希望自己拿出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而不是技术技巧的无脑堆砌与情感的单一表达。
王邵飞揽了他肩就地坐下,解琋还沉浸在刚刚恍然间头皮发麻的感觉中无法自拔,手指都染上了一层冰凉。
“师兄不要”看着他的双眸,想起几天前练功房中叱咤风云的大将军,眼睛有些酸。
少年眉间微蹙,墨色瞳间散着难以言明的担忧与淡淡的悲哀。
王邵飞暗道,自己果真选对了角儿。
“我不是岳将军,可今天,确实有一位将军的故事要说与你。”背对夕阳,他的眼前是暗红色笼罩的万物,身前是拉长的暗黑的影。
解琋第一次见到这样严肃的师兄,他的嗓音低沉而不沙哑,每一个字都淡淡的、稳稳的,却沉沉地砸入心中“杨家七子”
从老到少,那是一门虎将,武艺非凡、英勇善战、功勋赫赫。可又奈何小人作乱,天子信不过他们。
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畏惧过出征杀敌。
保家卫国,男儿本色。
出征前,佘太君曾去求签。求得一签中书“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难的不是为国骁勇,不是面对马革裹尸的安然,而是后有奸人、不得信任,却明知凶险,偏向险处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