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壶关

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壶关(1 / 2)

书名:三国之无限召唤 作者:藤洛 字数:3683

回河内,攻壶关?
项羽身形一震,蓦然愣住。
思绪飞转,神色如潮,怔了片刻,项羽迷茫的脸上,陡然间迸现出深深的惊色。
省悟的项羽,激动道:“原来大王进攻关中只是疑兵之计,真正目的竟是要让袁尚疏于防备,从壶关方向攻取并州?”
陶商哈哈一笑。
这一条计策,便是张良所献一石二鸟之计中第二只鸟。
这上党郡位于河内郡之北,东有太行山,西有霍大山,唯南面与河内相接,北面与太原郡相接。
此郡地势高峻,险峰陡立,犹如堡垒一般,俯临河北和河南,境内山地嵯峨,绝壑深阻,更是一个相对独力的地域系统。
这上党郡战略地位重要,自战国之时,便成为诸国争夺的地位,韩魏秦三国都曾在此激烈的用兵,争夺此郡。
历史上,决定历史走向,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这上党郡境内。
想当初,陶商的灭晋战略,本来就是打算从河内进攻上党,再从上党从东南方向进攻晋阳,却没想到被匈奴人的插手,被迫改变了战略,率军杀入了河东郡。
不过歪打正着,袁尚也恰好将重兵皆屯于了晋阳南面,以为陶商会从晋阳南面进攻,而忽视了晋阳东南面的上党方向。
陶商正是要借着袁尚疏忽,玩一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回归河内,突袭上党。
若是能出其不意的拿下上党郡,便可以从其郡北上,绕过晋南诸关隘,直插晋阳城东南。
上党之险,又莫过于壶关,乃是可与函谷关,阳平关所媲美的天下雄关。
陶商欲取上党,必要夺下壶关不可。
当下陶商没有一丝迟疑,命英布继续打着他的旗号,佯攻关中,却率大军星夜兼程,由箕关退入河内郡,北上直奔壶关。
上党郡虽位于群山环绕之中,与外界却依旧有联系,通过太行山中的诸条径道,与南北相联。
诸道之中,最主要一条,便为太行陉。
此径始于长子县,向南沿浊浊漳谷地至泫氏城,循白水河谷地至高都城,再南经天井关,便可进入到河内县。
陶商就选择了走这条太行径,奇袭壶关。
太行径颇为崎岖,盘旋蜿蜒,形如羊肠,也仅仅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好走一点而已。
陶商便命彭越做开路玩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主力大军开出一条道路。
路虽难走,好在沿途晋军全无防备,魏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将沿路高都、泫氏诸城攻破,大军长驱直入,深入上党腹地。
数天后,壶关已在眼前。
……
壶关。
留守关城的,乃是袁尚心腹之将郭援,约有晋军一千。
郭援的日子过的很悠闲。
他麾下兵马虽只有一千,却以为陶商的主力尽在河东,他的壶关远离战火,没有任何的危险。
郭援每天所要做的,就是随意的巡逻巡逻,然后回帐喝喝小酒,听听小曲,享受这份难得的惬意。
除了这此,郭援每天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时的带着些酒肉,亲自去看望司马氏一族。
当初司马懿举族从河内迁至壶关,前来投奔袁尚,司马懿本人跟随袁尚左右作战,司马一族的人却暂时都还安置在壶关之中,并没有前往晋阳大后方。
司马懿也是太过自信,认为借匈奴之兵,可以轻易将陶商赶出河内,他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率全族重回故乡温县,为了免于族人长途跋涉,所以便将族人尽数留在了壶关中。
如今司马懿深受袁尚信任,地位俨然已超过了逢纪等谋士,郭援也看的清楚,便不时的前来慰问一下司马氏族人,也算是讨好司马懿,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张小姐但有什么需求,尽管跟郭某提便是,郭某即刻就叫人给你去办。”郭援讨好的向眼前妙龄女子笑道。
眼前这少女,衣着华服,气质端庄秀丽,一派名门千金的气质,正是司马懿的未婚妻张春华。
张家和司马家一样,皆为河内望族,联姻已有数代,可以说是兴辱一体。
司马懿和张春华自幼就定下婚姻,本是打算今年完婚,却不巧,正赶上陶商兵进河内,婚礼只能推后延期。
逃离河内的世家大族中,除了司马氏一族外,还有另外几家,张家跟司马家关系密切,自然也随之逃自了河内。
郭援得知张春华乃司马懿未婚妻后,便时常前来探望,又是送柴又是送酒送菜的,极尽的殷勤。
“郭将军有心了,他日春华必会向仲达提及郭将军的恩惠。”张春华福身一礼,倒也冰雪聪明,知道郭援的意图。
郭援一喜,忙笑呵呵道:“张小姐言重了,郭某只是尽了本份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客套了几句,他便想告辞。
这时,张春华忽然想起什么,便问道:“对了,郭将军,不知眼下晋公和陶商的战事如何了?”
郭援忙竖起拇指,赞叹道:“说起这战事啊,还多亏了仲达公子,给晋公献计退守界休一线,坚壁清野,这不,陶贼攻不下界休,已经灰溜溜的退兵而去,听说是掉头去打关中去了。”
张春华暗松了口气,听得郭援称赞自己的未婚夫,秀眉间悄然掠起几分引以为傲的笑意。
“春华妹子放心吧,仲达有几分本事,你还不清楚么,有他辅佐晋公,陶商绝计奈何不了并州。”身后走出了一个英朗的男子,正是司马懿之兄司马朗。
张春华脸上的笑容更灿烂,忙福身向司马朗行了一礼。
司马朗步上前来,又慨叹道:“仲达也是,空有一身经天纬地之才,却迟迟不肯出山,若是他早听我的劝说,早几年出山,无论是辅佐袁公还是曹孟德,那陶商哪里还有机会坐到到今日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