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 意

第七百一十六章 天 意(1 / 2)

书名:三国之无限召唤 作者:藤洛 字数:3070

刘备终于在众臣的“以死”请求之下,“被逼无奈”,“百般不情愿”的答应了众臣之请,答应进位为帝。
诸葛亮等众臣长松了一口气,个个欣喜不已,这才哗啦啦一片从地上爬了起来。
未等众臣们开口,刘备便马上又道:“不过本王有言在先,本王是为了大汉社稷,才不得已称帝,他日扫灭陶贼之后,若能寻得先帝之子,本王定当退位让贤,把这帝位归还给先帝血脉。”
一听到刘备这番话,张飞当场便不满了,便想咱们血里来雨里去,拼命的把咱大哥扶上了皇位,灭了陶贼,夺下了整个天下,凭什么大哥要把皇位让给一个毛头小子。
张飞不爽,当场就要出声反对。
诸葛亮却心知肚明,知道这不过是刘备的场面话而已,当下便拱手笑道:“大王一心为兴复汉室,不贪恋皇位,此等胸襟气度,堪比上古尧舜,实乃我大汉之福,天下黎民百姓之福。”
诸葛亮把刘备盛赞过一番后,话锋一转,“至于大王要让贤,臣以为先不论陶贼残暴,既然害死了先帝,定然会斩草除根,先帝子嗣能活下来的机会,实在是渺茫。而且,帝位归谁,还要看民心所向,若大王介时诛灭陶贼,救天下黎民于水炎,万民归心于大王,难道大王还要违背民心天意,非要让位不成?”
“这……”刘备又陷入到了为难境地,喃喃道:“若当真民心所望,本王确实不好违背民意,只是本王只是皇室偏支,又岂敢贪恋皇位,这实在是叫本王为难啊……”
诸葛亮便一笑,又宽慰道:“眼下最重要的事,乃是大王身登九五,率天下义士诛灭陶贼,中兴汉室,至于这帝位将来是让与不让,也只能等将来再说吧。”
经过诸葛亮一番“苦劝”,刘备的顾虑这才被打消下去,又磨叽了半晌,方才彻底答应登基称帝。
大殿之中,顿时响起了燕国群臣的欢呼之声。
刘备目光望向南面,嘴角微微上扬,灰白的脸上,悄然掠过了一丝不得觉察的得意。
时年夏末,刘备于蓟京城南,筑高台行祭天大典,宣布奉刘协遗诏,继承大统,登基称帝,改燕国国号为汉。
……
千里之外,关中,长安城。
魏王陶商称帝的消息,已经如雪片一般飞入关中,传入了长安城中,令秦**民无不为之震动,很快就成了全城人的议论的焦点。
王宫中,曹操高坐于上,看着来自于中原诸州的情报,眉宇之中,流露出了失望之色。
曹操原以为,陶商废汉自立,公然称帝,必会激起魏地士民的不满,引起叛乱和骚动。
令曹操失望的却是,魏国各州郡都出奇的平静,并没有出现他相信中的士民沸腾,怨声四起。
相反,各地的官吏和百姓们,对陶商称帝还颇为欢喜,上表效忠的效忠,自发庆贺的庆贺,整个魏国各地都处于欢庆的气氛当中。
至于那些世族豪强们,则被陶商的商鞅变法,以及一系的大兴杀戮,打击到元气大伤,只能苟延残喘,谁都不敢跳出来反对生事。
“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容易就称帝了……”曹操将那情报拍在了案几上,口中叹息道。
殿前,众臣们皆也是议论纷纷,对陶商称帝,各自有不同的心思。
“大王,陶贼篡汉,人神共愤,大王乃汉室之臣,岂能坐视不理,臣以为大王当速起大军出关,诛灭陶贼,兴复兴室!”阶下处,荀彧第一个站了出来,义愤填膺的叫道。
荀彧乃秦国众臣中,对汉朝最忠心的一个,如今见着汉朝被灭,自然是悲愤万分,一时竟也忽视了秦国国力逊于魏国的实力,力劝曹操出兵。
曹操眉头却是一凝,没有说话。
荀彧的对面,郭嘉斜瞄着曹操,观察着曹操的情绪变化,思绪飞转,眼珠子转了几分,似乎已明悟了什么。
“咳咳——”郭嘉干咳几声,向着站在不远处的王世子曹昂,使了个眼色。
曹昂会意,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父王,汉朝已灭,陶贼既已称帝,为今之计,只有父王也登基称帝,方才能有足够的的号召力,号召天下有志之识,追随父王扫灭陶商这奸贼,救天下水火之中啊!”
曹昂劝曹操称帝!
王座上,曹操神色微微一动,那表情也看不出来对长子所请,是喜还是怒。
这时,曹丕却已脸色微变,显然没有料到,自家这位兄长竟会做出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要知道,他们的父王可是在很多场合,多次表示只愿做汉朝的忠臣,不愿做那篡位之贼。
曹昂明知如此,为何还敢劝曹操称帝呢?
曹丕心中狐疑,不知该不该跟风,目光就向着人群的角落里,悄悄的望了过去。
他在看贾诩。
须发半白的贾诩,目光早已在注视着曹丕,两人四目悄然相对时,贾诩微微的点了点头。
曹丕何其聪明,一眼就会意了这位毒士的意思,不敢再有半分犹豫,当即也站了出来,拱手诚然劝道:“陶贼不过是一寒门之贼,靠着诡诈窃取了半个天下,就敢妄自称帝,他能称帝,父王为什么不能?儿臣也请父王进位为帝!”
两位公子不约而同的站出来劝进,带动着下面的郭嘉、夏侯兄弟、徐晃、马超、法正、张任等新老臣子们,纷纷站出来,跪劝曹操称帝。
放眼望去,整个大殿上众臣皆已黑压压的跪下去了一大片,劝进之声是此起彼伏。
曹操表情依旧是不动声色,但深陷的眼眶中,却悄然掠过了一丝兴奋。
但很快,那一丝兴奋,就被不悦所取代。
因为他看到,大殿之中,群臣皆跪,却唯有一人站着不动,而那个人,正是他最为倚重的谋臣荀彧。
此时的荀彧表情也相当的不满,眼见众臣皆劝曹操称帝,不由又急又气,急是跪伏下来,向曹操道:“大王乃汉之忠臣,所做一切皆为匡扶汉室,大王若是称帝,岂非跟那陶贼一样,都变成了乱臣贼贼子,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王座之上,曹操看着苦苦相劝的荀彧,眉头越凝越深,那种不满的情绪,似乎越发明显的开始表露在脸上。
正当这时,那刘晔又匆匆而入,拱手道:“禀大王,幽州传来了最新消息,那刘备不日之前已在蓟京宣布奉了献帝遗诏,继承汉室大统,登基称帝了!”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上又是一阵哗议。
一时间,殿中骂声又起,众臣们都在骂,刘备那织席贩履之徒,竟然也好意思称帝,还敢谎称是什么献帝遗诏,简直是不要脸。
这时,曹丕则站了起来,冲着荀彧质问道:“我说荀大人,眼下连那大耳贼都敢自立为帝,还自称是奉了献帝遗诏,是什么汉室正统,你要我父王做汉室的忠臣,难道想让父王向那大耳贼称臣不成?”
“这——”荀彧顿时被问住了,一时语滞,不知该如何回答。
郭嘉向曹昂使了个眼色,曹昂也不甘示弱,忙道:“就是就是,父王是什么身份,岂能向那大耳贼称臣,既然汉朝已经覆没了,父王效忠的对象也就没了,无所谓忠臣不忠臣,父王称帝又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