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八百三十章 其实不想走

第八百三十章 其实不想走(1 / 2)

书名:三国之无限召唤 作者:藤洛 字数:3130

曹操目光中闪烁着兴奋和狐疑,微微微拂手,示意高仙芝继续说下去。
高仙芝便道:“臣任西域都护这些年来,向西域诸胡广播我秦的恩威和陛下的仁德,并利于诸国间的矛盾,左右逢圆,渐渐已为陛下在西域经营起了一些势力,就如臣此番前来救驾,其中只有一千兵马,乃是我大秦儿郎,其余将士,皆是一些亲我大秦的蕃国所献。”
曹操精神一振,目光这才向着城内的那些骆驼军团仔细审视,方才发现其中果然有不少胡人面孔。
高仙芝接着道:“臣为陛下经营西域这些年,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已有八国明确表示臣服于我大秦,所以陛下即使退往西域,也有不少人会拥护,再恩威并施,未必没有可能一统西域。”
听了高仙芝这么多的“政绩”,曹操愈发惊喜,不由奇道:“不想仙芝你在西域竟然为朕经营出了这么一番事业,朕怎么一直就没有听大臣们说起过。”
这时,曹操责备的目光,又看向了荀彧。
荀彧忙解释道:“陛下忘了么,半年之前西域八国确曾派使者前来长安进贡,只是当年陛下正忙于跟魏国的战争,无暇顾及,只派人代收了八国敬献。况且西域山高地远,那八国合起来的人口也不过数十万,兵不过数万而已,以我大秦当时的国力,这点实力当然不放在眼中,所以才没有给予重视。”
荀彧洋洋洒洒一番解释,方才令曹操恍然大悟。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仙芝你竟然有如此能力,凭着不足千余兵马,就能给朕经营出这等局面你,朕没能及时启用你这等大才,却让你在西域埋没多年,实在是委屈起来。”曹操又抚着高仙芝的肩宽慰道,言语之中流露着几分自责。
“陛下言重了,在哪里都是为大秦效力,臣从未感觉过委屈。”高仙芝却是一如既往的恭谦。
此时,本是情绪低落,接近于绝望的秦国众文武们,听闻西域还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不由又重燃起了希望,一时间是议论纷纷。
“仙芝,你觉的朕下一步该怎么办?”曹操信任器重的向他询问。
高仙芝便正色道:“陶贼的大军必会随后而至,这玉门关是绝计守不住的,臣以为我们应当尽快弃了玉门,撤往臣西域都护府所在的伊吾城,到时有沙漠戈壁为天然屏障,陶贼又被冀州的战争所牵动,必不敢兵出玉门,远赴西域来追击我们。”
曹操连连点头,精神越来越好,示意高仙芝继续说下去。
高仙芝便接着道:“待陶贼退兵之后,我们就可以召集溃兵,休养士卒,以臣的估计,至少可以凑出七八千的兵力,这样的兵力,放眼整个西域,已经算是强大的存在。”
说到亢奋处,高仙芝又叫属下拿来西域地图,比划道:“陛下请看,西域诸国之中,离我伊吾城较近的移支、车师、卑陆,乃至危须等国,皆表示愿听从臣的调遣,到时咱们就可以此四国的力量,再加上手中六七千的兵马,恩威并施,先吞并天山北路诸国,再南下扫平天山南路诸国,臣相信以陛下的雄才伟略,再加上臣等辅佐,终有一日,必可一统西域。”
说到这里,高仙芝神情语气已变的慷慨起来,手往玉门关方向一指,傲道:“西域诸国虽小,但集少成多,统一起来至少有百万人口,足以养出十万铁骑,到时时机成熟,陛下便可率铁骑挥师东进,恢复了大秦故土,指日可待也。”
百万丁口,十万铁骑!恢复故土,指日可待……
这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字眼,仿佛一道道黑暗中的曙光,刺破了曹操心中的阴霾,为他照亮了一条全新的前路。
“文若,你们以为呢?”难抑兴奋的曹操,转身看向了他的谋士们。
沉吟已久的荀彧,捋须叹道:“虽说借西域之兵,光复我大秦故土,有些不太光彩,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也是无何奈何,臣以为,高将军的战略,确实是我们如今唯一的选择。”
曹操信任又增,目光又看向了法正。
法正一番沉思过后,也欣然道:“当年强汉之时,只满足于西域诸国名义上臣服,谁都不曾想过去真正征服这片神奇广阔的地域,陛下当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臣愿竭尽所能,辅佐陛下成就此无人能够实现的伟业。”
法正这番话,自然也是赞同高仙芝之策。
其余夏侯渊、许褚、姜维等武将们,更是没的说,皆是慷慨表现追随曹操。
此时的曹操重新又燃起了帝王的霸气,拳头狠狠一击破旧的陈墙,傲然道:“好!既然天赐仙芝给朕,为朕指明了一条新的前路,就证明朕依旧是天命所在,天不亡我大秦也!朕就与尔等齐心协力,一统西域,他日卷土再入玉门,光复我大秦故土,向那陶贼一雪前耻!”
“齐心协力,一统西域——”
“齐心协力,一统西域——”
城头上,秦国这些残兵败将们,如打了鸡血一般,陷入了亢奋之中,疯狂的吼叫之声,响彻在这古老的关城上空。
当天晚上,曹操便下令关上几千号兵马,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弃了关城,沿着关西的戈壁古道,向着天山北路的伊吾城撤去。
……
夜色已沉,明月当空。
曹操立于玉门关西门城楼上,俯视着自己这硕果仅存的军队,默默的开出关城,借着月色北去,蜿蜒行进在戈壁古道之上。
此时此刻,曹操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的脑海之中,一方面正勾勒着君临西域,扫平诸胡,令万国臣服于自己脚下,一统西域的美好前景。
另一方面,他又失落于即将告别大秦,告别华夏本土时的伤感。
种种情绪纠结之下,曹操立于城楼上,久久不语。
“陛下,时间不早,请陛下动身吧。”身边的高仙芝提醒道。
曹操从神思中回过神来,轻吸了一口气,转身就欲下城而去,刚迈出一步,却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停下了脚步。
噌——
腰间倚天剑陡然出鞘,左右高仙芝等部下们,皆是吓了一跳,纷纷后退半步。
曹操却在那城楼粗大的柱子上,刷刷刷的刻了一行字,后退几步,审视过几眼后,方才宝剑归鞘,再无犹豫的下城而去。
翻身上马,曹操夹杂在士卒当中,缓缓的穿过了门洞,踏上了吊桥。
他知道,只要踏过了这座吊桥,就等于踏上了西域的土地,等于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神州本土。
曹操只稍稍迟疑了一下,却打马扬鞭,飞奔着踏过吊桥,踏上了西域的土地。
策马疾行,玉门关被甩在了身后,越来越远,只余下了几许星星点点的微弱灯光。
当那几许灯火,就要消失在戈壁滩的尽头之时,曹操方才转过身来,深深的回望了一眼。
“玉门关,我曹操在此发誓,我早晚有一天会杀回来的,陶贼,你我之间的恩怨,还远没有结束,咱们后会有期!”
暗暗发下重誓后,曹操深吸一口气,转回头来,猛抽马鞭策马狂奔,再没有半分留恋。
“秦”字残存的旗帜,还有那几千名秦卒,也渐渐的消失在了夜色之中,只留下了那一座空空荡荡,古老破旧的关城,寂寞的耸立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