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青囊尸衣 > 第二十八章 明朝那些事儿

第二十八章 明朝那些事儿(1 / 2)

书名: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字数:4239

寒生在茧子里感觉到了落在水里,厚厚的一层白陀须可以透气而且防水,包裹在里面既柔软又温暖,只是完全被束缚住了,手脚俱不能动弹。大白茧在湍急的地下暗河中随波逐流,一路冲将下去。
寒生迷迷糊糊的,在黑暗中也不知道漂流了多久,有好几次都睡了过去,后又被激流颠簸醒了。
突然,茧子中的寒生感觉眼前一亮,身体忽悠一下仿佛飘浮在了空中,紧接着是巨大的下坠重力,心脏似乎猛地提了起来,数秒钟之后,重重的摔在了水面上,一瞬间,寒生失去了知觉。
这是一处瀑布,约十余丈高,飞水如练,下面是一处深潭,四周被翠绿的毛竹林所掩映,一座茅屋坐落于潭边,升起袅袅炊烟。此时正值清晨,潭中雾气霭霭,竹林亦是白茫茫的一片,几只黑色的鹩哥在潭边饮水,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
大白茧子从瀑布上坠下,落在了深潭里,溅起了巨大的水花,鹩哥们一哄而散,远远的飞去了竹林深处。
水花声传到了草屋里,一个约有七八岁大,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小姑娘跑出门来,发现了潭水中的大白茧,立刻高兴的叫喊起来:“婆婆,快来看!水里有一条大白鱼。”
草屋门口出现了一位年长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手持一串佛珠。
“这哪里是大白鱼?”婆婆凝视潭中,感到奇怪。
老婆婆走到墙边,取来一根长竹竿,站在水潭边的一块青石上,慢慢的将大白茧拨了过来,然后用力的拖上了岸,小姑娘高兴得直拍小手。
“婆婆,这真的不是鱼,是什么呢?”小姑娘问。
老婆婆伸手摸了摸,摇摇头,说道:“好像是蚕丝一类的东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一砣砣?”
此刻,寒生已经醒了,耳朵里听到了茧子外面有说话声,可是自己动不了,身体虚弱得也说不出话来。
“呜呜”,笨笨这时喉咙里却咕噜起来,而且还扭动起身子。
“婆婆,这东西会说话,还会动呢!”小姑娘兴奋得涨红了脸,拍着小手道。
老婆婆沉吟了片刻,说道:“我回屋拿剪刀来剪开它。”说罢返回草屋里。
“你怎么会动会说话呢?”小姑娘小手拍打着大白茧自语道。
“呜呜。”大白茧里发出声音。
“你在跟我说话吗?”小姑娘又拍拍大白茧。
“汪汪。”笨笨露出了真面目。
小姑娘冷不丁给吓了一跳,退后了两步,莫名其妙的望着大白茧不敢出声了。
老婆婆取来了剪刀,说道:“萍儿,婆婆现在来剪开它好不好。”
萍儿点点头,躲到婆婆的身后,探出小脑袋看着。
老婆婆手持剪刀,从一头小心的刺入,然后“咔哧”一声剪开,划过整个大白茧的表面,露出里面笨笨灰白色的皮肤。
“汪汪!”笨笨赤条条的裸露在了婆婆和小姑娘萍儿的面前。
“牠是狗吗?”萍儿胆怯的小声问。
“看样子是,可是怎么没有狗毛呢?”老婆婆诧异的望着笨笨。
笨笨没有理睬她们,转过头来“呜呜”叫着用牙齿撕扯着里面一层的白丝。
里面还有东西?老婆婆寻思着,手持剪刀蹲下身来开始剪里面的一层。
白丝完全剪开了,露出了躺在里面的寒生……
老婆婆和萍儿都怔住了。
“多谢婆婆相救。”寒生慢慢的坐了起来。
半晌,老婆婆才缓过神来,道:“阿弥陀佛,你是谁?怎么会在这蚕衣里面?”
寒生苦笑一下,说道:“我叫寒生,婺源南山村人,说来话长了。”
老婆婆上前扶起寒生,说道:“小伙子,先回屋里再说吧。”她搀扶着寒生朝草屋里走去,笨笨跟在了后面。
小姑娘萍儿惊奇极了,这人怎么能由那个大白蚕里生出来呢?想了想,抱起蚕衣回屋,原来大白蚕衣很轻。
老婆婆沏上了热茶,端给了寒生。
“我家住在南山村,老爹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和笨笨在大鄣山的溶洞里迷了路,被一个石头蛋蛋里面长出来的白丝给包住了,掉在了地下暗河里,然后就被冲到了这里。”寒生寥寥几句话说了事情的经过,有些奇遇说了她们也不会明白的。
老婆婆告诉寒生,此地已是婺源的西北,快要到鄱阳湖了,自己姓王,同孙女两人在一起生活,看寒生身体虚弱,就在这儿住几天吧。
寒生算了算,从大鄣山地下到此地,恐怕足有七八十里了,没想到自己在暗河里漂流了这么远。父亲,还有兰儿,自己一天一夜没有音讯,他们在家里一定是等急了。
“饿了吧,我去做点饭。”王婆婆去灶间忙活去了,屋里还剩下了萍儿和笨笨。
“大哥哥,牠叫什么?”萍儿小手轻轻的抚摸着笨笨光滑的皮肤。
“牠叫笨笨。”寒生告诉这个天真的小女孩。
“牠怎么不长毛呢?”萍儿好奇的问道。
笨笨伸出热乎乎的长舌头,友好的舔着萍儿的小手。
“牠的毛都被蝙蝠拔光了。”寒生告诉她。
“蝙蝠?牠们为什么要拔笨笨的毛呢?”小姑娘越发惊奇了。
“吃饭啦。”王婆婆端进来稀饭和一碟腌辣子泡菜,还特意盛了半勺放到地上给笨笨吃。
“阿弥陀佛,这狗儿也是怪可怜的。”她喃喃说道。
饭间,王婆婆说道:“你们遇上了红眼阴蝠了么?”
寒生放下碗筷,说道:“黑暗中看不见长得样子,什么是红眼阴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