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五十三章 巨大收获

第五十三章 巨大收获(1 / 2)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2401

图尔努马之死,很快传到了王京开城。吓的高丽王第一时间就向大都上奏请罪。
图尔努马是从三品达鲁花赤,也是蒙古贵族,当年还是忽必烈的御前侍卫。可却在江华郡外出打猎时于光天化日之下被反元势力击杀。
这样的事,已经好几年没发生过了。
经过三个幸存者的证实,郡守衙门和肃政司一致认定是三别抄所为。事后郡守郑律亲率衙兵勘察现场,按照线索一路寻觅到海边。
对方是乘船登陆而来,事后又上船扬帆而去。
三别抄残部也正是在海外某岛。
而且,三别抄余部既有这个动机,也有这个实力。
肯定是三别抄余部所为后,郑律反而松了口气。因为三别抄曾在高丽各地多次作案,骚扰蒙古人,暗杀亲元派高丽官员。
既然是三别抄做的案,他这个郡守的责任反而轻了很多。如果是海盗所为,那他这个郡守就做到头了,说不定还要作为替罪羊押解到大都。
几年前,高丽王迎娶元朝公主时,三别抄余部甚至敢袭击公主的送亲队伍,阻止元丽和亲。
说起来,三别抄可不是一般贼寇。三别抄曾经是高丽最精锐的中央禁卫军,由武臣政权的权臣掌管,是抵挡蒙古最坚决的官军。
高丽王廷彻底投降元朝后,三别抄军不甘屈服,脱离王廷继续抵抗蒙古,被元军和王廷联合剿杀,先撤到江华岛,后退到耽罗岛,主力被歼,只剩数千余部逃到海外。
虽然郑律的责任不大,但仍然受到高丽王的严旨斥责,令他严格整顿兵马,动员乡勇,寻机剿灭三别抄。
五天后,高丽王的请罪奏折和塔里失都的奏折终于一起送到元大都。蒙古人的至高大汗,天下人的至高皇帝忽必烈,闻报龙颜大怒。
如今征东行省(高丽)作为第二次征讨日本的前沿所在,事关征日大略。可是如今仍有叛军余孽兴风作浪,袭杀蒙古高官。忽必烈岂能放心?
又五天后,一道口气极其严厉的圣旨,从大都传到开京。
大皇帝着西海道肃政司副使塔里失都,继任江华郡达鲁花赤之职,直接管领江华高丽水军,寻机剿灭三别抄余孽。
大皇帝着征东省丞相、高丽王(王暙),严格训斥所属地方官员,清剿各地反元势力,但有纵容者,以谋反论处。
大皇帝再次严旨,于原定名额之上,拟再次加征三万高丽青壮,准备征日。
前两个意思也就罢了,乃是题中应有之议。
可是第三个旨意,却令高丽君臣大喊倒霉。
本来这次再征日本,高丽除了要征发十几万民夫劳役造船造械,征集粮草军需之外,还要征调四万人服兵役,已经不堪重负。
可现在还要增加三万兵额,这怎么不让高丽君臣难过?
其实,江华之变只不过是元廷的借口而已,借着图尔努马之死,让高丽人出更多的力气。
不过,高丽王压根就不敢说个不字。回奏大皇帝一一照办。
然后,将任务又一一分摊到各道各郡。
因为图尔努马是江华郡的达鲁花赤,又是在江华出的事,所以作为惩罚,江华郡所分摊到的任务,比其他郡重的多。
江华郡虽然行政规格比其他郡高级,地位也很重要,可毕竟只是个方圆不到百里的岛,人口也只有近十万。
但这次,要分担三千人的新增征日兵役,加上之前本来就有的两千人的任务,一共是五千征日兵役。
江华郡的所有男子,最多也才五万啊!
也就是说,每五个江华男性,就要有一个要参加东征日本的军队!
扣除老弱后,这个比例更是高的吓人。估计两个壮年男子,就要出征一人。
按照大皇帝的圣旨,明年二月,所有的高丽东征兵源,都要集合待命。
满打满算只有一年时间!
郑律看到高丽王廷下达的指令,愁的一夜无眠。
这官儿难当啊!
想了很久,郑律突然想到两个字:乡勇。
看来乡勇是要花点力气整顿一下了。
乡勇因为没有军饷钱粮,一直处于废驰之中,完全不堪敷用,也无人愿意整顿操练乡勇。
一郡乡勇由团练使负责,而团练使空缺很多,往往只是郡守敷衍着兼任,所以其日常管理没人具体负责。
一郡的团练使,只是七品官职。由于只是负责有名无实的乡勇,吃力不讨好,没有油水可捞,又容易出事背锅,所以稍有门路的官员都不愿做。
甚至,连王廷和各地长官也都没人重视,此官全国缺额甚多,却一直没有补上缺额。
江华郡地处海上,海盗侵扰尤多,其团练使的担责风险更大,不但是鸡肋官职,还是背锅侠。哪个爱面子的官愿意接?
如果品级高也就罢了,可是这官职品级也只是七品,副职更是只有八品,愿意干的官员就更少。
可如今郑律面临难题,想来想去,只有整顿乡勇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元廷可不好糊弄,你要是把毫无战力、未经训练的人送入军中,可能就是贻误军机,要是打了败仗也会严查。
郑律不敢随便敷衍。
谁,合适而又愿意当团练使和副使?
郡守大人想了半天,把一个个七品以下的官员过滤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终于锁定了几个八品九品的小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