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538、539 李洛归来,深宫夜话

第538、539 李洛归来,深宫夜话(1 / 4)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6457

唐四年月二十四,晴转小雨,西北风。
今天,我终于得到李洛即将回来的消息。
多日的担忧,烟消云散。
每次他出去打仗,就算计划周详,情报给力,也总忍不住提心吊胆,生怕万一有个差池就回不来了。
哎,今年的中秋,又是在外打仗啊。
临安百姓们甚至自发的庆祝。李绵汇报,整个***间,到处都有人在庆祝唐公大捷。
李洛连打几次大胜仗,陈淑桢也拿下了福建,形式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我很清楚,最难熬的日子还没有过去,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大仗要打。
林必举告诉我,火药库存已经空了。海东这几个月新产出的火药不到十万斤。
几个月之内,火器难以大规模使用。
陈淑桢今日送来了福建人口簿子,数据并不精确,估算人口四百万,今年又要增加海量的赈济粮。
这三个省加起来有一千多万百姓需要赈济,全面恢复战乱后的生产怎么也要等到明年,要想不饿死人,需要拿出两千万石赈济粮啊。
白花花的大米每时每刻水一样往外流,搁谁不心疼?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当家难。
还有军器生产,恢复耕种,肃反治安,新兵训练,情报管理等一大摊子事要过问,生怕下面的人干不好。
委任县令以上的官员,全部要亲自见一面,做了性格分析才放心用。
妈蛋,劳碌命。
忙得不要不要的。以前在海东治理一百万人,机构人员很精简。可现在要管三千多万人,目前的班子明显忙不过来了。
男人赶紧称王吧,称了王,完善了各机构,搞个有规模的政府才行。
今天珊瑚和颜婵都开始叫我王后了。我说,名位是大事,不能随便称呼,君上一日不进位唐王,我一日不是王后。
不过,要说不期待也是矫情。那可是王后啊,你当是假的?
下午发了一道命令,将海东的家人接到临安。
老子称王大典,子女都没有当工具人摆设出来,不像话。
义父和李沅都来信说,大儿子快要不记得我了。
至于他爸,那就更不用说,一定早就忘得干干净净。
这父母当的…真的太差劲了。
今天还接到消息,播州的妹夫杨汉明,决定月二十五动手,就是明天。
十天之内,肯定有消息传回。
但愿计划顺利,不要出了篓子才好。
…………
“夫人!君上回来了!离临安城不到二十里!”女侍卫石珊瑚兴冲冲的进来汇报,俊俏的脸蛋上红扑扑的满是兴奋之色,“城中百姓很多人自发的去镇塘门恭迎君上了!”
“快到镇塘门了?”崔秀宁赶紧站起来,吩咐更衣。
君主亲征回,后必亲迎之。李洛这个唐国国君凯旋回城,她这个夫人肯定要亲自去迎接的。这是礼。
很快,崔秀宁就一身盛装,乘坐符合礼仪的青鸾翠軿,打着仪仗出宫。
与此同时,临安城鼓楼的的鼓声也咚咚敲响,大队的仪仗队伍身穿礼服从宫中鱼贯而出,还有一头头大象,一只只丹顶鹤……以及林必举为首的官员。
迎接李洛的仪式,早就准备就绪,就等李洛回来了。
而镇塘门附近,已经人山人海。
警士,侍卫,禁卫军也早就到位,警跸道路,维持秩序。而临安郡守府的官吏,也已经黄沙铺地,清水洒街。
钟鼓乐器陈设在城楼之上,众官员,仪仗队伍出城排列,红地毯铺出数十丈,城门楼上张灯结彩,看着既喜气洋洋,又庄严肃穆。
数月以来已经面目一新的临安百姓,团团拥挤在侍卫和警士之后,伸着脖子望着城外。
“好久不见大象了犀牛了啊!”一个老者感叹的说道。
临安百姓是见过大世面的,当年不止一次见过仪仗队中的大象犀牛。可是宋亡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而今,临安又成为唐国行在,大象犀牛重现百姓眼中。
崔秀宁站在镇塘门的城楼上,头上的金步摇微微颤抖,她已经看到回来的队伍了。
“君上已到,举乐吧!”崔秀宁下令。
“举乐!”担任礼仪大臣的林必举立刻吩咐奏乐。
钟鼓齐鸣,丝竹悠扬声一起,整个镇塘门都沉浸在堂皇恢宏的气氛中。
李洛骑在忽必烈送的大食宝马上,看着前面城外的欢迎队伍,不由生出难以抑制的自得。
凯旋而归,满城恭迎啊!
男子汉大丈夫,就该这么拉风才是。
不过,李洛面上其实并无太多喜悦之色,因为跟他回来的,还有很多唐军阵亡将士的骨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