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827、828节 庐州大战!这不是阴谋

第827、828节 庐州大战!这不是阴谋(1 / 5)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7130

持续四天的庐州之战,胜败局势此时仍然难以分晓!
庐州元军只有五万人,全部是骑兵,原本是驻扎徐州。得知唐军过江后才南下,在庐州时被北上的江钧所部拦截。
江钧所部虽然也有五万人,但只有两万骑兵。面对来去如风的元军铁骑原本不具备优势。
可问题是,这五万元军的统帅察罕哈赤非常骄狂,没有老将麻素那么稳重,一上来就主动发起攻击。
元军愿意决战,反而让江钧省了很多事,不用像李洛那样为了迫使元军决战而煞费苦心。
当然,察罕哈赤也不是庸才,他并没有用骑兵冲击唐军大阵,给唐军火器兵机会,而是将五万骑兵分为十队,从四面八方袭扰唐军,发挥骑射优势,用蒙古骑兵最擅长的战术,进行削皮,放风筝。
如此一来,唐军火器对采取疏散骚扰战术的元军骑兵就没有多少办法了。虽然火铳的射程不比元军的骑弓短,可在百步外对队形分散的骑兵,实在杀伤力有限。
就是唐军的火炮,一轮齐射也只能带来数十个元军死伤。
唐军只能用弓箭手,床弩,神臂弓,配合火器,才抵挡住元气骑兵的四处围攻。
一时间,双方打得旗鼓相当。每时每刻,都有元军骑兵落马,也都有唐军将士中箭倒在阵中。
三日下来,唐军被迫始终保持队形,元军也犹如狼群般无休止的轮番游弋攻击。元军队伍很分散,而唐军必须要保持密集的队伍,这使得唐军打击元军难度很大。
双方都很疲惫,但由于唐军以步兵为主,没有战场主动权,又需要长时间保持阵型,所以比元军更累。
而元军都是骑兵,还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采用轮番上阵的战术,可以随时休息,他们甚至可以在马背上趴着打盹,所以占了很大便宜。
唐军只能轮番将最外围的将士撤到中间,随便打个盹,就继续作战。也就是坚韧的唐军,换成宋军早就崩溃了。
江钧曾经下令两万唐军骑兵出击,企图和元军骑兵近战。可元军骑兵知道唐军骑兵擅长马战,根本不给机会。
唐军骑兵一出击,元军骑兵就后撤,始终保持距离,用弓箭打击唐军骑兵。唐军骑兵不但毫无所获,还无法还击,只能退回阵中闲置。
元军见唐军日益被动,却也得意不起来。因为,经过三天的骑射骚扰战,他们耗费了大量的羽箭,此时平均每人的羽箭,不到二十支。
江钧毕竟是一员智将,他也看到了这一点,下令弓箭手不再射箭,免得射过去的箭被元军所用。
唐军不再用箭还击,导致打击输出大降,只能靠火铳和床弩和神臂弓。为了弥补这一点,江钧下令用军用帐篷在外围搭建高棚,遮挡元军的箭雨。如此一来,伤亡顿时大幅降低。
可元军就痛苦了。
快没箭了啊。
徐州仓和扬州仓都被焚毁,他们哪里羽箭补充?好几万骑兵,起码需要几百万支羽箭补充,才能把这场仗打完,这么多箭从哪里搞?
平均每人只有十几支箭了,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蒙古军队灭国无数,打过很多战役,绝大多数是胜仗。对付敌军步军大阵,每人只要发射几十支羽箭,敌阵多半就坚持不住了,然后再用重骑兵冲阵,最后轻骑掩杀扩大战果。
可是如今每人平均用了六十支箭,唐军仍然稳如泰山,还不断给己方造成伤亡。宝贵的国族勇士不是死于火器,就是死于床弩和神臂弓,伤亡并不比唐军小多少。
唐军的坚韧善战,令察罕哈赤一筹莫展。
怎么办?眼看自己这方占了上风,骚扰战术也有了效果,可偏偏快没箭了。
不撤吧,随时随陷入险地。撤吧,真是太不甘心了。
他的表情,被唐军统帅江钧看的清清楚楚。
唐军大阵中间的高车上,江钧放下千里目,对骑兵将领李忆笑道:“元军快没箭了,察罕哈赤可能会退兵。”
“太尉,千万不能让他们退兵,他们马多,骑术又高明,一旦主动北撤,我们根本无法留下他们。”李忆有点焦虑的说道。
江钧点点头,“那就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
紧接着,江钧就下了两道命令。
命令下过不久,唐军大阵越来越松散,很多将士的疲态一览无余,就连战旗,也歪歪斜斜了。
而唐军的反击,也越来越无力。
原本有些想忍痛退兵的察罕哈赤,顿时打消了撤兵的念头。
唐军似乎不行了!
这一点都不奇怪。
在察罕哈赤看来,任何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在经过几万骑兵连续数日的骚扰后,都应该崩溃。
骑兵面对步军,绝对不仅仅是机动性的优势。步军为了抵抗骑兵,必须要结阵。一旦结阵,不但移动更困难,而且也无法松懈。
一旦松懈了,拥有速度的骑兵就完全能在步兵整理好阵型之前,冲垮步兵。
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或者烈日之下,步兵处境更是困难。烈日暴晒之下,身穿盔甲还要保持阵型,什么样的强军也难以持久。
骑兵因为掌握主动权,也不需要结阵,那就轻松太多了。他们甚至可以大摇大摆的吃饭睡觉,找地方休息,要是敌军步兵进攻,骑兵完全来得及上马。
唐军能够坚持三日,还保持着无懈可击的阵型,已经很厉害了。
说明唐军的确是强兵。
可那又如何呢?他们面对的是大元铁骑,还是在中原这种骑兵战场!
察罕哈赤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试探性的派出五千骑兵冲击到唐军三十丈内。虽然唐军的反击比较猛烈,可明显能感知到,他们的体力下降的很快,反击不如之前这么灵敏。
这是典型的战场疲兵反应。
“那颜。”带队试探的将领回来,一脸喜色的禀报,“末将冲上去时,亲眼看到有一些唐军没有被箭射中,就自己累的倒了下去。以末将看,他们不行了。”
另外一个将领也道:“估摸错不了!今日是第四天了,他们一直保持着阵型,夜里都睡不了觉,哪能不疲惫!那颜,这是个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