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835、836节 罪臣赵显,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第835、836节 罪臣赵显,拜见大唐皇帝陛下!(1 / 3)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4681

光政殿内,兵部尚书都烈奏道:“皇后陛下,吐蕃诸部兵马足有九万,都是骑兵。益州只有两万驻军,骑兵更是只有五千人,火器兵也只有一个旅,根本挡不住。如今只有调集守卫江陵的禁军救急,将吐蕃大军挡在松潘。”
吐蕃诸部几年前已经折损了八万人,这次还能出动九万骑兵为蒙元充当爪牙,说起来令人吃惊。
可其实根本不奇怪。
整个吐蕃属地好几十个部落,加起来还有两百多万人口。而且此时的吐蕃还是游牧民族,部落头人对属民的掌控很强,动员率很高,既不缺战马,又不缺能打仗的骑兵。
想当年吐蕃帝国强盛时期,可是有几十万大军的。现在虽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有些家底。
“都烈,本宫调拨两万禁军给你,火速支援益州,务必将吐蕃军队挡在松藩。事不宜迟,你今日就率兵西去。”崔秀宁毫不犹豫的下令。
调集守卫江陵的禁军支援益州,已经是最快最好的方案了。
“希望吐蕃人攻不下松藩。”崔秀宁知道,哪怕吐蕃诸部纠集了九万骑兵,可他们的骑兵和蒙古骑兵没法比,未必能攻下早有准备的松藩。
她早就收到吐蕃诸部调集兵马的情报,也知道吐蕃诸部为了抵抗唐军攻占高原,一定会在关键时刻再次出兵。
李洛和她岂能没有准备?
益州两万驻军几乎都放在川西,还修了不少关山要塞,就是防备吐蕃诸部的军事冒险。
“皇后陛下,江陵禁军只剩两万五千人了。整个荆州,加禁军也不到三万兵马。要是抽调两万禁军去益州,那江陵的防务怎么办?”
林必举担心的说道,“以臣所见,不如只抽调禁军一万,再在益州多多征调青壮,守住川西足够了。”
崔秀宁摇头:“五千人守卫江陵够了。益州的兵力要是不够,吐蕃兵马就会突破防线,荼毒蜀中。”
“还有北天竺,也要尽快增派援军。传旨,调集滇州军五千,黔州军五千,南洋军八千,缅州军三千,桂州军五千,交州军三千,支援北天竺!务必不能让元军占领北天竺!”
崔秀宁心疼的倒不是北天竺这块地,而是不能让元军将北天竺作为跳板,攻击大唐南方。
要是北天竺落在元军手里,西域元军就能源源不断的经过北天竺进攻南方。只要元廷一鼓动,西边那些某某教徒,就会利用北天竺作为中转站,持续对大唐发动圣战。
杨汉明也有些担忧,“娘娘,这几州的兵马,原本就抽调了几万人去了北天竺和南洋,要是再抽调几万,南方几州就没有兵马了。滇州这么大,只剩下几千兵马驻守,这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其他人也都表示担忧。云南不但地盘大,局势也比较复杂,之前还是大理国的领土。要是再抽调五千兵马,那就只剩下几千人,如何能镇得住?
其他几州也都一样。
兵力一抽调走,整个南方都更加空虚,每个州只剩下三四千兵马。
“这有何难。”兵部尚书都烈说道,“别忘了,南方还有十几万警士,几十万乡勇,有他们协防,宵小安敢作乱!每个州有三千战兵,足矣!”
唐国警士战力不俗,就算乡勇每年也要由退役唐军训练最少一个月,并不是乌合之众,维护治安,弹压地方没问题。
这也是崔秀宁的底气所在。
如今大唐是民心所向,百姓拥护,反唐分子经过几次大清洗,也完全不成气候了。根本没有爆发大规模造反的条件。
由于军情紧急,崔秀宁并没有和群臣过多商议,就定下了调兵方案。
当天,兵部尚书都烈就亲率两万禁军西进。同时一道道调兵的圣旨就又快马飞报南方几州,调兵遣将。
崔秀宁回到寝宫,神色才凝重起来。
有些情报,她没有告诉群臣。
中天竺和北天竺的联军,已经打败萧家兄妹,萧家兄妹地盘日蹙,被几十万天竺联军逼得北退,两次向大唐求援。
可大唐主力正在北方,没有多余的兵马援助梁国和理国。
两国失望怨望之下,刚好元廷的使者也辗转到了两国,要求两国反唐。只要反唐,和大元一起夺回北天竺,大元不但既往不究,还承认他们为大元藩属,让他们在天竺站稳脚跟。
元廷的要求是,让他们渡过恒河,和元军夹击唐军,再联络海宋,几国一齐攻唐。
这些情报,已经是半月前的消息。两国虽然没有立刻答应元廷的条件,可保不齐会答应!
梁国和理国虽然被天竺联军新败,可还有二十万大军,要是他们站在元军那边,渡过恒河夹击唐军,那北天竺根本守不住。
局势的变化,真是波诡云谲,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北天竺那些兵力,挡住云南王的大军已经很不容易,不可能再抵挡梁国,大理,海宋的联军了。
倘若元廷,海宋,梁国,理国结成联盟,别说北天竺肯定保不住,就是整个中南半岛,都难以保全。
崔秀宁想了一会儿,决定派出一位使者,立刻去梁国理国,笼络加施压,起码暂时不要让他们和元军勾结在一起。
就算是强国大国,该柔软的时候也要柔软,该放低姿态也要放低姿态,不能一味强硬霸道,古今皆是如此。这是政治智慧,也是外交智慧。
可是,派谁去呢?
正在这时,忽然石珊瑚来报:“娘娘,司妇寺卿辛苦求见。”
辛苦?崔秀宁顿时眼睛一亮。
辛苦是不是使者的合适人选?
“传进。”崔秀宁吩咐。
很快,头戴芙蓉冠的辛苦就毫不拘束的进入风姿宫。
“微臣辛苦,拜见娘娘,万福金安。”辛苦下拜行礼。
“快起来吧,过来坐,你来的正好。”崔秀宁笑吟吟的指着前面的坐席。
辛苦也笑嘻嘻的,“臣估摸娘娘很可能召见臣,就主动来了,免得娘娘传唤。”
辛苦此人,在唐国官场中的名声并不算好。除了她是女子外,也因为她为人阴鸷,心思叵测,令人难以捉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