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953、954节 赐婚

第953、954节 赐婚(1 / 3)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5215

见到皇帝决定修史,所有文臣都有些激动起来。尤其是姚隧、钱选、郑思肖、牟巘、吴澄、刘因等大儒,就更是期待。
哪个文臣不愿意修史?那可是千古流芳的美差!
修史官,掌握的是褒贬古人、品评历史、臧否政治的春秋大权啊。这如椽之笔重逾千斤,前朝君臣之贤愚忠奸,朝政之善恶得失,天下之是非人心,皆在笔下呈现,盖棺定论。
青史煌煌,灿灿其言!
只是,这美差会花落谁家呢?
却听皇帝说道:“文先生乃海内大儒,文章德望为天下重。这些年,文先生坐镇关中,致力于雍州军务,劳苦功高。而又年过五十,不应该再操劳防务了。”
此话一出口,很多人顿时有点失望。
看样子,陛下要将修史大任,交给文天祥啊。
没错,无论是才学还是德望,文天祥足以担得起,谁也没话说。可要说他们心里没有一丝酸涩,那又怎么可能?
李洛心中雪亮,继续说道:“等到迁都长安,大唐就修史。文先生本是宋臣,熟知赵宋制度典章,就由文先生以军师府太尉本职,兼任《宋史》总裁官,主持编修《宋史》大事。”
“《宋史》副总裁官、编撰、编修等官,皆由文山先生推举任用。”
说实话,这的确是李洛送给文天祥的礼物。
如今的唐廷人才济济,根本不缺能主持《宋史》之人。偏偏交给文天祥,当然是天子信重有加了。
姚隧心中一叹,说不出的失落。
可惜老师许衡已经仙逝。不然,以老师之名,这《宋史》总裁官估计未必落到文天祥头上。
李洛扫了眼有点失魂落魄的太史令姚隧,心中也有点遗憾。
要说国学之大成,许衡死后,就数姚隧为首。可姚隧即便学富五车,在他心中也不能和文天祥比。
雍正为何让张廷玉担任《明史》总裁官?宋仁宗为何让欧阳修担任《新唐书》总编撰官?
不仅是张廷玉和欧阳修在当时以渊博著称,也是因为他们是皇帝宠幸的心腹大臣,皇帝乐意把好事给他们。
不过,李洛还是没有忘记姚隧这个大学者。
“《辽金西夏史》就由姚隧担任总裁官。副总裁官、编撰、编修等职,皆由姚卿推举任用。”
姚隧一听,顿时精神一震,立刻出列谢恩道:“臣姚隧,谢陛下信重!臣必定兢兢业业,严守陛下立意,修好《辽金西夏史》,说好三国前后三百余年之事,以彰大唐正统,华夏正道。”
这个以渊博著称海内的男人,终于得到了《辽金西夏史》总裁官的差遣,不负太史令之名了。
虽说《辽金西夏史》的地位肯定比不上《宋史》,但也是前后三百多年的大史,涉及塞北三国,分量也足够重了。
《宋史》和《辽金西夏史》都有了总裁官,就剩下《元史》了。
这也是最有争议的部分。
李洛降阶走下丹墀,在大殿上踱步,环视百官说道:“这蒙元之史嘛,虽然必须要修,可难就难在名分。”
唐主指指西边,“蒙元虽然被赶出了中原,在我华夏的统治被灭,可并未灭亡,而且在西方做的好大事,连极西之地都占了。这史书,该用什么名义呢?”
按道理,蒙元这种情况,还不到修史的时候。可为了政治需要,又必须得修。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还没死,就要盖棺定论一般。
很明显,在蒙元占据西方的情况下,唐军鞭长莫及,灭元已经很难了,元廷仍然具有强大的实力。起码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元廷不会那么快灭亡。
牟巘说道:“臣以为,如此情况,不该用《元史》之名。而应该用《神州陆沉史》之类的名目。”
钱选道:“陛下,的确不宜称之为《元史》,也可用《元据书》。”
张养浩建议:“陛下,臣以为可用《蒙元南侵史》。”
关汉卿进言:“可用《沦陷书》。”
文臣们纷纷发言,而且态度出奇的一致:不宜用《元史》之名。
李洛比较着臣子们建议的各种名目,来回踱步良久,这才做出决定。
“《神州陆沉史》等名目,有失简练,《沦陷书》也不够专指。嗯,就用《元据书》。”
《元据书》?
众人都觉得这个名义不错。不但指出了朝代名,还表明了神州陆沉的意思。于情于理都恰如其分。
“陛下圣明。《元据书》的确最佳。”文臣们都很赞同。
李洛走上丹墀,“《元据书》要从蒙古来由和铁木真说起,一直要到大唐恢复西域为止。说起来,也是百年之事,修起来不能马虎。尤其是蒙元灭西夏,灭金,灭宋之战,务必详实。蒙元种种暴行恶政也不要隐晦,都要实事求是的一一道明。”
“不过,蒙元君臣绝非一无是处,不然如何能灭国数十,一统天下?大唐永远不能贬低自己的敌人,要正视敌人的厉害之处。”
“譬如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诸可汗,虽是豺狼之属,却也是雄才大略,一代令主。其罪可书,然其才略不可贬低,不然贬低的就是我华夏自己,华夏总不能被几个无能鼠辈,跳梁小丑征服过吧?”
“又如木华黎、兀良合台、博尔术、速不台等名将,拖雷、拔都、旭烈兀等宗王,其将略才能和战绩,都不能抹杀。然其攻略屠戮之罪,也要如实记载。”
“至于耶律楚才、丘处机、许衡、刘秉忠等人,俱为一时之豪杰。这些人虽然出仕蒙元,却功绩卓著,有功于华夏,不失为名臣贤士。”
“然张弘范、史天泽、董文炳等汉军世候,以及刘整、吕文焕、高兴、范文虎、留梦炎、叶李等降将降臣,皆是数典忘祖、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汉奸国贼。这些人,其罪更要彰显,其才却不值一提。其奸其丑,要穷形尽相,遗臭万年。”
李洛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总算把《元据书》的要求提了出来。
“关汉卿。”皇帝看向文艺寺寺卿。
关汉卿心中一喜,“陛下。”
皇帝微笑道:“任命你为《元据书》总裁官,主持编修《元据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