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葬元 > 第991、992节 雷厉风行的摄政皇后

第991、992节 雷厉风行的摄政皇后(1 / 3)

书名:葬元 作者:武猎 字数:4040

何赟说道:“娘娘所言极是。我大唐建国不久,人口还没恢复,还要移民东北、西域、草原、南洋等地,这人口可是金贵的很,此时的确不能再移民遥远的海外。”
他的看法,其实只说到了小部分原因。
按照李洛和崔秀宁的计划,后世北美洲和大洋洲,要分封亲藩诸侯。但那起码也要在几十年后,没有一大群孙子做保障,两人是绝对不会把仅有的几个儿子分封到海外的。
至于南美…太过于遥远,移民不便,将留给印第安人作为栖息地。北美的印第安人,到时会逼迫他们迁徙到南美,让南美有机会出现一堆印第安人国家。
为何要这么干?
一是李洛和崔秀宁绝对不会像欧洲强盗那样,将印第安人屠杀殆尽,然后心安理得的占据美洲。
欧洲强盗这么干,我就要这么干?这么没自信,非得学他们?
人做事要有底线,皇帝更是要如此。李洛对于任何民族,从来不搞大屠杀,最多就是殖民罢了。
华夏的天子要是如此残暴,那么这个大唐的人心,就会彻底堕落,堕落成为白人强盗那样,最后为了利益没有底线的相互厮杀,打世界大战。
第二个原因,是要避免内卷,需要造成鲶鱼效应。
要是南美都分封了亲藩,那么诸侯们的假想敌是谁?
不是其他诸侯,就是本土。
这是必然的人性。
就像一个大家庭,当没有了外人存在,那么激烈的内卷就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了外人,也有没有了比较,没有了团结的理由,那会是什么结果?
要么离心力越来越大,变成一盘散沙,各过各的,产生新的巨大差异性,从而“华而不华”。要么相互对立,拉帮结派,长期内斗。
最后多半是分裂,独立,战争。
你说华夏优秀,哪里优秀啊,我怎么感觉不到?
异种文明的参照物没了。
就像一个举世无敌的拳王,当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还是拳王吗?
所以,李洛要把南美留给印第安人,要催生出一堆印第安国家。还要把后世新西兰留给土著。
这些国家就算落后,也要允许他们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鲶鱼。
可以说,两人的目光早就不局限在华夏一盘棋了,而是站在华夏的立场,真正的为天下谋。
华夏当然最重要,可整个人类的未来,难道就完全置之不理了么?
华夏文明要发扬光大,再创辉煌。可地球上的其他主要文明,也要让他们有生存的空间。这就是为何半个天竺仍然存在的原因。天竺六国只要听话,就可以一直保留。
何赟和张熙这样热衷征服的武将,是不可能理解这些的。
当天,摄政皇后传旨广州、交州、象州三州牧,令他们选择苗圃,妥善种植金鸡纳树、古柯树、橡胶树。并妥善保管,列为重要政务。
同时,崔秀宁传见医道学宫祭酒、医卫寺卿、大唐医院司院使这医道界三巨头,让他们正式设立一门新的临床医科:外科手术。
并以华佗为解剖医学的鼻祖。
中医自古都有外科手术,但在解剖外科手术上却鲜有建树。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可靠的麻醉药。
华佗《青囊书》曾经记载了麻沸散,所以华佗才有信心为曹操做开颅手术。可是《青囊书》失传,没人再知道麻沸散的炮制方法。
西医外科手术学的发达,也是在麻醉剂诞生之后。在此之前,西医同样在外科手术上一塌糊涂。
而有了古柯树提取的古柯碱,初代麻醉药就能出现了。这也是为何印加帝国的外科手术在古代领先世界的原因。
崔秀宁知道,罂粟也有麻醉镇痛效果。可是罂粟的成瘾性远超古柯。同时麻醉效果却不如古柯。
其实,外科手术的相关理论,崔秀宁已经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东西,全部整理出来交给大唐医官们了。对尸体和动物活体的解剖实验,早在海东时期就在当时的海东医院开展了。
可以说,大唐医道界对外科手术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完全领先世界。
只缺少可靠的麻醉药了。只要有了麻醉药,唐医立刻就能进行割除阑尾之类的简单解剖手术。
就等古枯树种植成功了。
为了中医手术学的顺利,崔秀宁还特意下令给匠造司,让他们研制一种手术刀和手术器材。
毫不夸张的说,用来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霜,以及用来麻醉的古柯树,能将大唐医道提升一大截。
摄政皇后的动作一招接着一招。接下来,又开始对大唐学宫有了动作。
六月十五,崔秀宁召开常朝,突然要求大唐学宫向满朝文武做一次概要汇报。起码要让很多大臣知道,大唐学宫目前是什么状况。
大唐学宫牟应龙出列奏道:
“启禀皇后陛下,大唐学宫眼下共有文史、真道、律法、农道、鱼牧、矿务、水利、冶炼、财务、建筑、工程、天文地理共十二个专业,四十九门学科。”
“截止目前,学宫共有大教授两百二十余人,都是大唐各行各业的顶级人才。还有少教授(副教授)五百余人。”
“甲乙丙丁四级学子(大一到大四),共有五千二百余人。这些学子,全部是从各州学堂选拔的优异学子,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六艺也都不错。”
“已经学成毕业的学子,已有三批,共有三千三百余人。这三千三百多毕业学子,有五百余人留在学宫担任少教授,一千余人分派到大唐师范学院当了教授。还有一千余人,在相关衙门出仕。”
满朝大臣们一听,都是惊讶不已。想不到大唐学宫这些年竟然发展到这种地步。
而且大唐学宫和历代的国子监不同,教授的知识不但很庞杂,而且科目分的很细,还设置了学位。只要成功毕业,就能授予“学士学位”,等同于进士。
大唐抡才大典,已经是科举和大唐学宫并重了。由此官场中下层官员已经分为科举派和学宫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