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给大明送终 > 第三十四章 借死尸

第三十四章 借死尸(1 / 2)

书名:我给大明送终 作者:逐日者夸父 字数:2337

拿着两张画找到了考克斯和斯派洛等人。
林旭没有把两张都拿出来,而是先拿出来了一张。
几个人一看,纷纷点头,画的简直是太像了。
鼻子像鼻子、眼睛像眼睛。
只要是和这两名传教士熟悉之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林旭知道那艘船要明天才到,明天才是重头戏,便道:“这样,我回去再修改一下,明天把两张画都改完,我就尽快出发。”
“不过我是这么想的。是不是把你们在马尼拉那边的舰队叫回来?不要在马尼拉附近巡航,而是去澳门附近游弋。”
“这件事,西葡那边肯定会知道的。到时候,你们就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他熟练地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阴笑道:“抓、杀、不留活口。”
这是个听起来很为荷兰、英国着想的办法。
实际上效果却恰恰相反。
不可能所有的船都拦得住,而且幕府那边会认为他们荷兰人和英国人阻碍幕府得到全面的消息,对于荷兰人和英国人只会更不信任。
况且还有一群人正隐藏在暗处,准备借完荷英的刀,就狠捅他们一下呢。
考克斯只是个三四流人物,对于东亚和政治的了解,也就那么回事。
林旭这种人前世虽被称之为“键盘政治家”,但至少看过的兴亡多矣,在见识上远非考克斯等人能比。
考克斯认为林旭说的大有道理,连声感谢。
葡萄牙那边肯定会得到消息,因为一些日本船主也是天主教徒,肯定会想办法通知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里面西班牙不能从中国拿货,但葡萄牙占着澳门能够拿货。西葡此时虽然是合并状态,但澳门那边知道消息后肯定会派人来摘清关系——那是西班牙传教士,和葡萄牙无关,我们虽然合并,但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合并。
如果能够在他们来的路上拦截,从肉体上否决他们申诉的机会,的确更好。
考克斯与斯派洛连连向林旭道谢,林旭只是淡然一笑,说不用客气。
考克斯和斯派洛,以及亚当斯等人,又联手给林旭写了一封信。
信是交给在马尼拉附近的分舰队的,如果林旭遇到他们,希望林旭能够把这封信转交。
林旭自是拍着胸脯保证,这件事绝对办的妥妥的。
…………
第二日,估计到了约定好的时间,林旭晃晃悠悠又去见了英荷两国的舰长和馆长。
话还没说几句,有人匆匆跑进来,说是有人有急事要见林旭。
考克斯等人都承着林旭莫大的情谊,一听这个,赶紧把人请了进来。
那人一进来,林旭就咳嗽一声。毕竟屋子里还有其余的东亚人,对方是个生面孔,万一认错了就要露馅了。
来的那人大约二十七八岁,看上去极为干练,听到林旭咳嗽,朝着林旭这边跑来。
到了林旭身边,大声道:“大人!紫禁城里……”
林旭立刻训斥道:“噤声!”
那人立刻做出一副后怕的样子,显然演技纯熟,是个人才。
大人一词,多有所谓“奴化的才叫大人”云云,实则早在明朝之前就开始叫。
元代《窦娥冤》、《单刀会》、《赵氏孤儿》等皆有此词,譬如: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至于明初,《国初记事》中云:太祖夜出,遇巡城兵士,被问是何人,对曰:是大人。巡城军士曰:我不知道是什么大人,我只知道夜里出行要被抓……
想来明太祖应该没有奴化。
此时林旭与这人演戏,故意用大人二字,还有另一个目的。
葡萄牙人在马来亚的时候,听马来人称呼中国的官员为“menteri”,葡萄牙人转音之后,转成了读音类似于“满大人”的发音,用来代指中国官员。
这个“满大人”的发音,比后金成立还早了一百年,由此也影响了英荷各国的造词。
荷兰人英国人诸如先生之类的词听不懂,但大人这个词他们肯定会懂,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考克斯等人知道大人的意思,紫禁城之类的话自有通晓汉语的通译会转译给他们,但这一声“大人”便是要先声夺人。
果然,这一声大人,把在场诸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那个人趴在林旭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废话。
林旭反过来趴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道:“兄弟,你他妈中午吃几头蒜啊?”
那人心里一乐,咬着耳朵道:“兄弟,我中午吃的鱼肉,很是就了几头蒜……”
“还未请教?”
“叫我赵海生即可。头领让我和登万兄一起去马尼拉,我会西班牙语。”
“荷兰语呢?”
“也会些。”
两个人嘀嘀咕咕地说了一阵,林旭估计也差不多了,便拍了拍赵海生的肩膀,正色道:“行,那你先出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