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娱乐 > 蓝白社 > 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

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1 / 8)

书名:蓝白社 作者:魔性沧月 字数:11514

被一书友强力要求写刑天,那就不要怪我让你梦想破碎了。
其实按照我的计划,还轮不到写刑天,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写黄帝和九天玄女。
我计划是先写这俩,然后再写应龙烛龙,如此才好解释刑天。
继而勾勒出整个轩辕称帝的传奇史诗。
不过现在新书已发,之后山海经恐怕会很久才会更一篇。姑且先满足书友想看刑天的心愿吧。
关于刑天,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他的故事还没有九天玄女重要。
首先有一点要记住,刑天这个名字,理应是他死后才有的。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来看,刑字,是个夹着脑袋的行刑台,外加旁边一把大刀。公开处决意为刑。
天不用说,人头上加一横,意为人头上的是天。
有的时候,也代指人头,因为人头对于人,就相当于天一样重要。人头也位于人身体的‘天一般’的部位。
所以刑天,大约是斩首这个词,最古老,最有逼格的一种表述方法。
被用作人名,可以衍生理解为‘被人首分离者’的意思。亦或者是‘刑于天’的意思,也就是‘被上天斩首者’。
上古如果说‘那个刑天’,其实恐怕就是特指当年那位‘被第一个公开砍头的人’。
刑天,有如此殊荣,恐怕未必是‘第一个’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身份崇高,或者让人忘怀不了。
继而,他的名字哪怕被人忘了,可人人都用‘刑天’这个称呼,来代称他。
这就好像什么呢?
易牙你们知道吧?先秦名厨。还有庖丁,也是一代名厨,屠牛一绝。
所以后人尊称厨艺时,都说‘易牙之道’。
而说刀功时,则称‘庖丁之术’。
刑天也是类似的情况,他肯定并不是叫刑天,但因为他被公开斩首这件事太出名,太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死之后,古人流传他的事迹,称其为刑天。
用的,就是公开斩首之刑的,某个特别好听的说法,来代称了他的本名。
至于刑天的本名叫啥,已然不可考了。
又说他是蚩尤手下,也有说他是炎帝手下的,这都没有根据。事实上,刑天只有这一条记录留下来,其他先秦文献,根本就没提过这个人。
那么刑天,为什么让人无法忘怀呢?不过就是个失败者,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被斩首的家伙。
原因,我想你们大家都知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他正是死了,才出名的。
死了,才震撼于世人的。
所以他活着的时候的名字,无人记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他死时的震撼,却永远镌刻在当时人的心中,最终名动千古,留下刑天传说。
那么这个传说,最早出处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山海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古人寥寥数笔,一股不屈意志便跃然纸上。
这也是刑天唯一的记载。
这个记载,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延续了山海经一贯的冷酷文风。
对于刑天的如此表现,没有任何赞扬,或对其原理的描述。
刑天为何断首还在那舞呢?是不是猛志固常在,顽强不屈的意志支撑着他?没写,没提,没有暗示。
这就对了!鬼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相比起来,夸父那里提了一句‘夸父不量力’……就让我感觉不客观了,明显是后人加工了的。
山海经大部分的记载,都是冰冷直抒的文字,一种非常老实的文风。
刑天这段,较为符合。
内容很直白,我想不用翻译也看得懂。
唯一需要解释的,就是里面一些特定文字的含义。
不同时代,文字有不同国情的含义。
与帝至此争神,光这一句话,就有无数种解释。
帝不必说,我前面聊了那么多帝,帝就是天下共主。
那么神呢?
很多主流学界的专家,在解读山海经时,都认为帝,就是神,是华夏人民对于天神的特称。
这显然是不对的,我反正不认可。
我之前解读时候说过,山海经是个严格分类的历史地理书。
他是我认为人类最早的使用了分类学的著作!
是人、是神、是山、是水、是兽、是鸟……作者都一一分类好了,不管对不对,他至少按照他的理解分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