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丰碑杨门 > 第0143章 独宠文人的大宋官制

第0143章 独宠文人的大宋官制(1 / 4)

书名:丰碑杨门 作者:圣诞稻草人 字数:5474

却说,杨延嗣离开了将作监衙门,一袭单骑,直奔赵府。

直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才离开赵府。

……

次日,天气有些凉,飘着一缕寒霜。

皇宫,拱垂殿内,举行选官大典。

赵光义身穿龙袍,高坐龙椅,皇后李氏一身大红凤冠霞帔,陪坐一旁。

宫内,潘贵妃虽然得宠,但她始终是个贵妃。

选官大典这种国家级项目,潘贵妃没有资格陪坐在赵光义身旁。

赵普、沈伦、薛居正三位老臣获得皇帝赐坐,坐在龙案下首。

左右两侧站的是文武百官。

新科进士,以苏易简为首,站在中间,躬身而立,等待着被挑选。

在这进士人群中,独缺杨延嗣一人。

“众位爱卿,赐官吧。”

朝廷把所谓的选官,叫赐官。

言外之意,官是皇帝赐予的,你们这些新科进士们,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

“太平兴国五年,赐官大典,擢,新科进士苏易简上殿。”

苏易简移步上前,对着赵光义施礼。

“擢升,苏易简,将作监丞,升州通判,迁左赞善大夫。”

“谢主隆恩!”

通判,又名知事通判。

太祖在朝时所创设,各地通判都是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却又向皇帝直接打小报告的权力。

而地方知州,所要决断之事,都必须要有通判签署,方能算一条完整的命令。

在各个地方,通判有权力决定衙门里的大小事物,甚至还有监察知州之权。

简而言之,宋初时期,通判的权力远比知州这个正职官要大。许多时候,正职官还要看通判的脸色行事。

而分派往各地的通判,级别也有所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