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三百零九章 文莱自治领

第三百零九章 文莱自治领(1 / 4)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12028

第三百零九章文莱自治领

目前参与土耳其石油公司重组谈判的几方分别是英波石油公司、由美国之星财团与洛克菲勒财团控股的中东石油公司、德意志银行与壳牌公司

其中中东石油公司控制了大部分在中东现的油田,拥有绝对话语权,美国之星财团对这家公司直接控股,占了75的股份,而洛克菲勒财团为11。

也就是说,美国之星财团对于土耳其石油公司的重组是有相当影响力的。

壳牌公司组建始于7年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合并,目前这家公司与英波公司的实力差不多。

德意志银行也加入到这场争夺,它的背后是洛克菲勒。

这时候,德国事实上被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所控制——标准石油公司所属的德国石油销售公司控制着德国销售总额的91,而德意志银行只拥有标准石油公司德国销售公司9的股份。

所以,情况相当的复杂,而且不是一般的复杂。

美国之星与洛克菲勒都相当的暗昧,显然是有了默契,想要尽可能的榨取好处。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的话,很简单,谈判拖上几年,然后随着德国的妥协而告终,李安生查了下资料,4年的时候,根据《外交部协定》英波公司在重组的土耳其石油公司中掌握5o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和壳牌石油公司各持股25。另按协议,英波公司与壳牌公司各拿出2.5作为“受益人利息”给土耳其石油公司创始人卡洛斯特?古尔本金。

这一协定的签约方还必须接受一个“自我放弃”条款,即除非通过土耳其石油公司共同合作,他们当中任何人不得在奥斯曼帝国任何地方单独从事石油生产。这一限制xìng条款,表明这家新公司控制了整个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石油资源。

英国与德国对于土耳其的争相拉拢,使得土耳其方面颇为矛盾,但是,德国的步子似乎要大一些,英国的态度要傲慢一些。

现在英波公司被李安生盗取了天机,抢去了不少的大油田,出于弱势,只能依赖中东石油公司。

李安生设定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中东石油公司拥有55的股份,而英波公司则拥有2o的股份,德意志银行与壳牌公司分别拥有1o的股份,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创始人则分得5。

英波公司即便联合壳牌公司,也只有3o的股份,即便拉拢了土耳其人,也只有35,而中东石油公司的控股权在于美国之星财团,就算洛克菲勒财团站在英国这边,也无法动摇中东石油公司的地位,更无法左右土耳其石油公司。

作为海峡殖民地总督,安德逊爵士自然知道目前大概的谈判进程,毕竟壳牌公司的根基在东南亚。

麦克提出用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3股份来换取中东石油公司的股份,能够换到15左右,等于说能够分得8左右的土耳其石油公司股份。

这自然是美国之星财团跟李麦边共同演出的一场好戏,目的就是要引英国人自己进入陷阱

这也等于是用石油公司股份在换土地,只是一些贫瘠的土地罢了,出产些森林资源,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

安德逊爵士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伦敦,希望能够尽快给予回复。

毕竟跟石油相比起来,北部婆罗洲这么一点土地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还是作为自治领的形式出现,并不损害大英帝国的颜面。

英国一直对石油资源耿耿于怀,当初与俄罗斯为对手的时候,俄罗斯在巴库现的世界级大油田几乎让他们崩溃,巴库油田一度占据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之后美国又在本土现了大油田,接连在墨西哥现了油田,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就是个奇迹。

反观英国,对于这种代表着未来的燃料,竟然没有办法去占得一席之地,好不容易跟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为壳牌石油公司,但在荷属东印度的几个小油田仍然不温不火,在沙捞越现的只能说是油井,储量少的可怜,根本看不到前景。

石油啊石油,英波公司好不容易在美索不达米亚现了油田,但是随后却传来噩耗,美索不达米亚的大油田都在中东石油公司的手中。

这简直就是大挫败,在寻找石油上头,全世界都不是美国之星财团的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