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三百三十九章 沙俄的动员

第三百三十九章 沙俄的动员(1 / 3)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9296

清晨的买卖城,一轮太阳忽然高高的跃起,放射出了万丈光芒,无比夺目。

谁都知道,这天气是要转暖了,积雪将会迅速的融化,而天气也将更加的适合战争。

对于战争的恐惧,迅速的在俄军军营之中蔓延开来,阿季穆尔自己都陷入了恐惧之中。

他昨天一天没有顾得上啃上一口黑面包,没有喝过一口酒,他都不知道昨天是怎么过下来的,煎熬。

他错误的低估了东北军的作战能力,即便在之前的战斗中,他已经将东北军在他心目中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最起码三四个档次,但是,他依然是太过的小看了东北军,

交叉着喷吐火舌的马克沁机枪,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已经相当恐怖,而对人命的收割,则更加的高亢有力。

漫天的弹雨,避无可避,士兵们一排排成片成片的倒下,血肉与断肢四处横飞。

此外,便是大口径狙击枪对俄军勇武者的扼杀,残忍的狙击手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总是喜欢将俄军官兵的脑袋当成西瓜,事实上,当红白相间的血肉与脑浆四散横飞,还夹杂着带头发的头盖骨碎片的时候,这种情形更加的吓人,更能够从心理上打击对手。

虽然无法像后世的反坦克枪、航空机枪打在人身上一般,一枪将人打成两段,但是这种情形足够血腥恐怖。

包括阿季穆尔在内的俄军指挥官们心情糟糕透了,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失败,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段时间的战事,东北军减员很有限,甚至有可能还不到俄军的十分之一。

俄军反复争夺的那些防线,都是用人命去填满的,而东北军则只是付出了炮弹与子弹。

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东北军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火炮与重机枪,怎么会有这么躲的重火力,这么多的弹药。

从东北到买卖城,可是要绕一大圈的,即便有飞艇,也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运输要求,对面可是有三万人左右的东北军在消耗着大量的物资。

只有执掌过上了规模军队的高级军官,才会知道,一支三万人的军队日常消耗,而战事越激烈,消耗的越多。

的确,东北军的弹药储备,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地步,即便之前李安生煞费苦心的大量囤积,依然无法满足接下来大战的需求。

飞艇、骡马与卡车三大运输手段,仍然无法满足东北军所需,毕竟,路途太过遥远。

北洋军北上,袁世凯也征调了大量的骡马,以及帮助东北军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运输,这给李安生的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老袁的这份礼,可不是白送的,京张铁路也不是白用的,张家口到大同的铁路修成以后,能将库伦与北京连接起来,俄蒙贸易京张铁路也能分一杯羹。

狡猾的老袁老谋深算,还是很有眼光,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4月11日,袁世凯在京城通电全国,告全国人民,通报了俄军对买卖城的入侵,也同时通报了东北军浴血杀敌,取得的战果。

“凡分裂我国领土者,中华民国政府绝不姑息,中华陆军绝对不会手软。在此奉劝列强各国以及国内野心家,不要妄图继续侵夺我国领土,不要妄图封建割据,更不要互相勾结。中华过去的耻辱时代已经结束了,这是个属于中华民国的时代,再不能轻易接受外侮,除非亡国灭种。陆军第六镇以及陆军第二十八镇打出了奇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新天地,从此宣告世界,中华民国军队有能力捍卫国土的完整,有能力让任何侵略者饮恨而归。也奉劝沙皇俄国政权,莫要继续一意孤行,侵略者必将遭到惩罚。也殷切希望全国民众携起手来,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凶狠的外敌,准备应对更加艰险的局势,做好一切准备。”

这实际上,也是在对沙俄最后通牒的回应,此时此刻,袁世凯已经没有回头路,更何况,东北军取得的战果,也增添了他的信心。

沙俄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很遗憾的告诉陆徵祥,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希望中国能够承担后果。

4月1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宣布,俄国即刻进行动员,初步在欧俄调遣十五万的陆军东进,与东方的十万俄军总共号称三十万,并且在西伯利亚等地征召三十万人入伍。

在夏宫举行的酒会上头,尼古拉二世愤怒的谴责了中国的无耻手段,在库张铁路即将完工的时候,居然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想要侵夺俄国的财产,甚至不惜冒犯俄罗斯帝国,不惜面对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