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三百五十章 轰炸机

第三百五十章 轰炸机(1 / 4)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9830

李安生真的应该感谢德国的慷慨,不仅雪中送炭般的终于帮助东北的几家兵工厂实现了重炮制造,还免去了专利费。

要知道,不管是仿造也好,直接使用对方的全部技术制造也好,只要用到一丁点的技术,就都要付专利费使用费。

外国就是这样,哪怕是一支步枪,如果上头应有了多种技术,那么这些技术都要分开来支付专利。

中国已经实现了在枪械弹药上的自主产权,甚至赶超了日本,在小口径火炮上也实现了自主产权,但是在重炮上头,技术还是不如德国本土,所以,既要寻求德国的工业援助,也要寻求减免专利使用费用。

要知道,火炮生产,这专利费用也是一笔支出,只要不停的造,就要不停的支付。

这次提供了“中成药”制造技术与合成氨升级技术,比如相关的联合制碱法之类,德国很是感受到了东北的真诚,也真诚回报,而且还回报不小。

不仅是大笔的低息无抵押无折扣借款,还提供了大量的工业援助,光是专利费,将来等到技术革新,起码能够省下数亿两银子的费用,这次德国运过来的机械设备以及一些机床都是最高端的,过来的技术指导人员也是非常专业,让李安生的嘴都笑得合不拢。

甚至,德国终于答应,向中国提供万吨水压机的技术,这自然也有中国已经拥有了5000吨水压机的熟练技术,但总归是欠了人家人情。

德国人说得出做得到,有担当,当初德皇威廉二世答应李安生,只要能够牵制俄国部分兵力,损耗俄国国力,德国就愿意提供大笔的工业援助与借款,果然说到做到。

比如,在中国最需要重炮的时候,克虏伯的技术人员终于给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没有重炮,想要攻下双城子与海参崴要塞,必须要做好伤亡十万人以上的代价。

批给制造出来的,都是大口径火炮,毕竟从兵工厂到前线,一路都是铁路,根本就不用担心运输问题。

除了270毫米重榴弹炮,便是305毫米重型攻城炮,为了应对复杂堡垒群之间以及海参崴中的巷战,兵工厂同时也开发了270毫米重型迫击炮。

为了打开双城子要塞,火炮工厂开始了日夜赶工,希望能够尽量多制造些巨炮运上前线。

每一门重型火炮的诞生,都能减轻前线将士们的负担,故而,火炮工厂的工人们投入了无比的热情。

与此同时,恰克图大会战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今年以来,世界的局势极为动荡,意土战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中俄战争,则更加的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这是数十万人的大会战,两个人口大国的生死决战。

李安生对于东北兵工厂的疯狂扩张,极为雄厚的战前准备,这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贝加尔湖就像一只脚一般,斜斜的往西南伸着,而西伯利亚铁路则从这支脚的脚尖绕了个弯,沿着脚底往东北延伸,然后蜿蜒向赤塔而去。

俄军将主战场放在了这一段铁路之间,只要守住这条防线,中国军队就无法切断铁路,切断伊尔库兹克与赤塔的联系。

而这片区域与俄蒙边境之间,除了一望无际的原野与森林,便是纵横的河流。

这片地形之间作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拼火力,拼工事,拼人命。

中国军队的进攻极为犀利,在飞机与飞艇的支持下,每一次的进攻都能打在对方的软肋之上,无形之中占了不少的便宜。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的子弹与炮弹给发射了出去,烧去无数的钱财,同时也消耗着无数的生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