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三百五十九章 蔡锷之战略

第三百五十九章 蔡锷之战略(1 / 4)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9408

目前中国最大的兵工厂还是齐齐哈尔兵工厂与双鸭山兵工厂,在李安生的多年经营之下,规模相当庞大。

这是由于李安生早早的开发出了自主产权的“07”式步枪开始的,又打开了海外市场。

如今全国统一了制式步枪,便是结合了东北兵工厂与江南制造局大成的“辛亥”式步枪。

江南制造局在李安生接手前,只能年产步枪五千支,现在则扩大了十倍还不止,达到了年产“上海造”步枪七万支。

汉阳兵工厂在清廷倒台时,已经能够年产步枪三万支,而经过李安生的扶持,经过改造与整顿,目前与“上海造”步枪同一规格的新式“辛亥”式步枪,再次的达到了三万支的年产量,而且产能还在进一步的扩大,也是拜战争所赐。

目前上海也好,汉阳也好,还有东北的几家兵工厂,都已经统一的步枪的名称“辛亥”式,只是各个工厂制造的型号略有轻微不同而已。

这种最新式的步枪技术已经彻底成熟,完全的超过了当世任何一款步枪,成为了最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步枪。

李安生的初步目标是全国各家兵工厂能够年产“辛亥”式二十万支,逐步的将轻重机枪,各种火炮的制造也提上来。

尤其是土耳其与南美数国都开始大规模列装“辛亥”式的外销型号之后,对于兵工厂的产能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这枪好用,实属难得,难以想象居然是我国自己设计制造。”

起“辛亥”式这种集大成的步枪,蔡锷眉飞色舞,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步枪,甚至要胜于德国的98K。

日本在自己设计制式步枪上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而中国后来居上,完成了一次军事壮举。

一款拥有自主产权并且能够大规模列装成为大国陆军制式装备的步枪,对于这个国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蔡锷一直担心李安生是个野心勃勃的大军阀,但有三点,他还是肯定对方的,那就是在军事改革上,对民族工业的开明扶持,以及对列强的强硬态度。

一路上,他与蒋方震也在反复的探讨将来中国的时局发展。

袁世凯日益倾向于集权,在民主开化方面不如李安生,但是李安生有时候也表现出了强势与独裁的一面,这让国内的民主势力有些犹疑。

但李安生总体还是在东北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经济,推进中国的军事改革,对教育尤其重视,是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强势人物。

相比于袁世凯,蔡锷更倾向于选择李安生,但是他还需要观察。

若是李安生野心勃勃,他还是倾向于推动黄兴站出来竞选总统,而不是选择学李安生,在湖北观望形势进展。

他也不知道李安生留下他是什么用意,就连蒋方震也有些局促。

这位强权人物短短的数年就迅速崛起,年轻的过分,在东北创下了无数奇迹,照道理应该是能够轻易招揽大批人才,但是无数人望而却步,因为东北的神秘莫测,东北的崛起太过诡异,完全突破了常理。

蔡锷与李安生随意的就中国近年来在军事上的进步探讨,说来说去,李安生对于中国的军事改革军工体系的推动是功劳卓著,离不开他的一手支持。

蔡锷自从就任云南都督之后,积极更新人事,革除弊政,整顿财政,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使云南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李安生看到了蔡锷治政的能力,却还没有见到蔡锷的军事能力,要知道军事能力是要用实战来磨砺,检验的。

刚才李安生谈到英法对西南边疆的窥视,也是在试探蔡锷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蔡锷所写的《五省边防计划》是好的,可是当下国内格局诡异,断无实现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