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三百六十七章 杀戮

第三百六十七章 杀戮(1 / 3)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9306

伊尔库兹克的异动,引起了俄军的震动,与此同时,俄军也开始随着队忽然对伊尔库兹克发动的攻击而调动起来

日林斯基并不清楚,吴禄贞与段祺瑞正是需要俄军动起来,只要你动起来,那就一切好办

而伊尔库兹克忽然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大动乱,这更加的让吴禄贞与段祺瑞喜上眉梢

他们本来是想要让教导师在伊尔库兹克制造骚乱,然后支撑一段时间,吸引俄军兵力西进的,但是他们临时决定,在恰克图休整的两个师兵力迅速的用最快速度斜插到回援俄军北面发起进攻,进一步吸引俄军兵力,并且减轻教导师的压力

教导师装备的掷弹筒一般在进攻或防御作战中担任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在进攻作战中,掷弹筒通常用来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由于俄军的火炮数量并不足,也经常给队压制,于是掷弹筒的最大功能,就变成了打击俄军的重机枪,这也是唯一能给队造成大量杀伤的手段

教导师不但吸取了吴禄贞总结的经验,那就是用狙击手,以及迫击炮定点清除对方重机枪阵地,还尝试了利用掷弹筒来达到这一效果,而事实证明,掷弹筒更加的犀利有效

当年的抗日战争,掷弹筒因其轻便、机动性好的特点,在中国战场的各种特殊地理环境下,始终能够伴随日军部队行动并随时提供火力支援,特别是根据在山西会战中获得的经验,日军认为掷弹筒比其它武器更适合山地作战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也证明了掷弹筒同样适用于丛林环境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日军对掷弹筒火力的依赖程度甚至比轻机枪更加强烈

而李安生在大规模列装轻机枪的同时,也在加紧生产掷弹筒,并且逐步的改善掷弹筒的性能

将来对日作战,爆机枪海的同时,用掷弹筒这个武器来杀伤日本人,想必会很痛快,这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虽然日本这个时代还没有能够开发出掷弹筒

毛洪波对于掷弹筒的使用是越来越有心得,一旦侦得俄军重机枪阵地位置——可怜的俄军哪里有哪怕一挺的轻机枪,便组织掷弹筒集中射击由于掷弹筒准备时间短,往往是俄军机枪一条弹带尚未打完,教导师的掷弹筒弹已接踵而至,乘射手被杀伤或机枪被打坏的瞬间,教导师一涌而上,夺取敌方阵地

而俄军往往在这样打击中,给打乱了阵形,俄军的部署也给不断的打乱,兵力给反复的调动着,一旦调动起来,教导师就有了更多的对俄军的杀伤手段,比如手榴弹密集爆破,迫击炮,机枪交叉火力等

而教导师独有的半自动步枪与冲锋枪更加的增加了对俄军的杀伤力,整个战场俄军给打得几乎是不敢露头,任凭教导师将他们分割起来,慢慢的各个击破,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现在俄军的问题是,指挥部与前方离的太远,稍微近一点,队就有无数的方法将他们的指挥部端掉,而远了,则根本就对前方的混乱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兵力不断的给优势兵力的队吃掉

队明明在兵力上头远远不如他们,可是打起来之后,却打成了这幅熊样,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在防御作战中,教导师习惯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配合,拦阻对方冲锋,或是将对方压制在手榴弹投掷距离之外,这种战术对严重缺乏重武器,主要依赖于近战和白刃战的俄军来说,非常有效

俄军现在是攻不进,退不了,陷入了两难

围绕着伊尔库兹克的火车站,以及贝加尔湖边,还有贝加尔湖形成的足尖,俄军摆开了十一个师的兵力,但是,队只用一个教导师以及两个北上闪击的步兵师,加上轰炸机大队,就初步的构成了一个稳固的阵线

而随着吴禄贞进一步的将主力西移,在追击战,在运动战,在铁路破袭上头打击俄军,这才使得日林斯基相信,这是一场阴谋

这是一场针对俄军设置的,旨在于大量杀伤俄军有生力量的阴谋

但是日林斯基不得不选择西进,暂时的放弃在乌兰乌德东侧进行大会战的想法,不得不让赤塔守军自求多福,伊尔库兹克陷落的话可不是闹着玩的

伊尔库兹克大骚乱的消息同时也传到了俄军的总指挥部,这个消息让所有的高级参谋与高级将官们的心头都是沉甸甸的

眼下不知道伊尔库兹克局势如何,但是从十一个师已经动了起来,给队牵制的情形看起来,局势很不乐观

“西进,立即将乌兰乌德的十五个师西调,迅速,立即”知道俄军的低效与落后,日林斯基不得不加重了语气

赤塔筑垒地域没那么容易就跟攻克,暂时给切断补给也没事,赤塔的各项物资储备还能坚持个两三个月

俄军果然被调动起来,向西开进,这让吴禄贞等人拍手叫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