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的道路

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的道路(1 / 5)

书名:炮火1906 作者:费虚 字数:12020

黄兴与宋教仁雇了辆黄包车,往吴淞口而去。

这黄包车可不是过去的黄包车,而是给叫做黄鱼车,为何呢?

原来这黄鱼车其实就是三轮自行车,后头拖了个三轮车厢,蒙了一层黄帆布,能坐上两个人。

上海市政府人性化的一点,就是在彻底取缔黄包车的情况下,由政府出资给上海数万黄包车夫解决就业,一些实在没有办法安排去别处的,就由政府出资提供这种三轮车,让他们凭借这个谋生。

话说,这三轮车倒还真是很适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穿行,上海的汽车越来越多,但是有些街道,汽车是走不进的。

三轮车在后世的中国很多城市都没有给淘汰掉,故而,上海市政府定下了规矩,三轮车夫用五年的时间来偿付三轮车的款项。

在这个过程中,三轮车的维护,由市政厅的专门小组负责。

是的,小组,并是专门办公室。

现在上海市政府在闹市中办公,就在菜市场旁边,一个三间的屋子。

就连第一任上海市市长虞洽卿都没有办公室,而是跟着几个市政处助理一起办公。

没有汽车,有的只是一辆自行车,出行尽量雇佣黄鱼车。

继东北与湖南之后,两江地面上也推出了这一政策,那就是前清的所有官方与半官方遗留下来的衙门、宅院与房产,都作为学校与教师所用。

寄宿生与教师可以住在曾经的道台衙门,有专门的后花园,而市长大人则只能住在自己家中,出行都要自己解决。

虞洽卿开始还能坚持步行上下班,但是后来太过繁忙,累出了病,就用自家买的汽车代步,连每日的黄鱼车费都是自掏腰包。

为此,他还专门每月三天,登报解释这一行为,这是他自掏腰包,并不是假公济私。

这事情也成为了一时美谈,上海市市长自己掏腰包用汽车与黄鱼车出行办公务,还要登报解释,生怕民众误会,曾经给在上海的许多外国人士认为这是民主的关键体现。

其实,上海的政府人员薪水相当的高,高到需要普通百姓仰望。

但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出现大规模报考公务人员的现象。

为何?

政府编制相当干净,没有任何的冗员,甚至,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

上海市政府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举荐亲属进入政府部门,每半年一次,对于新进政府人员进行严格审核,而且,每个岗位的新增,都要经过严加审核,不但由政府推荐,还要经谘议局认可,再登报经过民众的认可,才能够实行。

政府部门每新增一个岗位,所要付出的代价都极大,又暴露在了公众眼前,很多人都熄了将亲朋好友引入政府部门的心思。

这与武汉那边是极为不一样的,武汉那边是你也来分一杯羹,他也来抢一勺汤,将革命胜利后的果实当做了自家的。

每个政府公务人员新入职后,都要有一年的时间打上实习标签,由民众进行监督,定期要进行汇报,走上上海街头,对民众进行反复宣传,告诉人民,他们用他们的血汗钱交的税,供养他们这些公务人员,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

在经过民间测评通过,实习期通过后,还有三年的观察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