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凡徒 > 第一卷 龙起于野 第三十七章 龙甲

第一卷 龙起于野 第三十七章 龙甲(1 / 2)

书名:凡徒 作者:曳光 字数:3562

感谢:日月老主、心安处就是家、书友2297290的捧场月票支持!
…………
晨色未明。
两团黑影溜出了林子,悄悄蹿上了林边的大道。
黑影虽然行迹鬼祟,却还是惊动了临近村子里的狗儿。
天上晨星闪烁,地上狗儿狂吠。还有两团黑影,顺着大道奔跑。
须臾,黑影变成三道,继而又变成两个,继续往南奔跑不止。渐渐的狗吠声远去,又闻雄鸡啼鸣。片刻之后,前方出现大片的房舍。两团黑影去势不停,转瞬消失在晨色之中。
是个集镇。
时辰尚早,各家关门闭户。镇子东头的悦来客栈,同样如此。却有两道黑影直奔客栈的后门而来。
后门挂着灯笼,在晨风中微微摇晃。两个年轻男子匆匆而至,一个手持长剑,四处张望;一个放下他背着的壮汉,伸手抹着额头的汗水。直至此时,两团黑影变成了三个人。只是落地的汉子拖着一条腿,手里拿着一截树枝当作拐杖。
随着两声呼唤,一位老者打开后门,惊呼一声燕道长,遂将三人迎进了后院,又分别安排了客房,送来热水、糕点。待三人各自安歇,天色已然大亮。
客房不大,物品俱全,窗口临街。
于野放下长剑,擦了把脸,吃了几块糕点,喝了半罐子水,然后走到客房的窗前。
北齐镇,悦来客栈。
于野昨晚在林中守夜,半宿没敢合眼。藏身的土洞,距北齐山仅有十余里。夜里尚能躲避一时,天亮之后难免泄露行踪。于是他赶在天亮之前,催促仲坚动身。
燕赤建议前往二十里外的北齐镇,人多便于藏身。当他扛起仲坚走出林子,燕赤又建议道,两条腿赶路辛苦,不如找个马车代步。他索性让燕赤背着仲坚,果然累得这位顾不上说话。随后二人一口气跑到北齐镇,来到了燕赤所熟悉的悦来客栈。看情形仲坚是想留在客栈养伤,而他于野还要接着远行。
透过窗口看去,街道上多了三五行人。铺子相继开门,各家炊烟升起。狗儿奔跑撒欢,小儿晨起哭啼。
便是这寻常的景象,竟让人觉着安宁踏实。
于野返身关了房门,插上门闩,走到榻前坐下。
仲坚与燕赤,皆出手阔绰。跟着他二人,倒不必担心吃住的费用。
于野脱下靴子,盘起双腿,伸手抚平衣摆,脸上透出浓浓的倦意。
昨日先是遭到胡老大的追杀,被迫带着仲坚上山,接着两次与炼气高手交战,并施展剑气杀了一人,体内的真气也因而消耗殆尽。此时紧绷的心神得以缓解,只觉得整个人疲惫不堪。
谁能想到卜易灭了北齐山,竟去而复返呢。幸亏当时应变得快,及时逃出了陷阱。
嗯,就是陷阱。
卜易像是一个猎户,以灵山道门为陷阱,将他于野、仲坚、燕赤、胡老大,以及所有前来北齐山的人当成了猎物。
偏偏他于野就是猎户出身,擅长围猎捕杀之道,对于危机与凶险有着异常的警觉,而他却猜不透卜易的真实企图。
不管他要干什么,既然惹不起,便远远的躲开。
而北齐山之行虽说惊心动魄,死里逃生,却也如之前的推测,并非没有一点收获。
大致弄清了各地道门的现状,发现了卜易的动向,结交了仲坚,遇到了燕赤,打消了曾为贼人同伙的担忧。再一个,懂得了真气护体与神识传音的小法门。
此外,与仲坚搜刮了北齐山的藏经洞,并参与了一场杀人分赃。
于野从怀里摸出几样东西,脸上终于露出一抹笑容。
一块玉牌,一枚玉简,与两块小石头。
杀了那个炼气高手之后,他只拿了这三样东西。余下的遗物,尽数留给了仲坚。他也眼馋飞剑与纳物戒子,而他从来不是一个贪心的人。
白色的玉牌,一面刻着蕲州中山,另一面还有字迹,为云川。蕲州中山,应是死者的来处。而云川又是什么意思,一时无从知晓。
玉简,以神识浸入其中,可见河流山川、山村集镇的图绘标注以及蕲州五国的字样。这是蕲州的舆图。
两块小石头,各有一寸大小,棱角如切,晶莹玉透,像是精美的玉石。从未见过这样的石头,当时便随手捡了起来。而乍一入手,便察觉到它的奇异之处。
于野拿起一块石头,暗暗欣喜不已。
没错,石头看似晶莹玉透,却在神识之中呈现出一团凝结的气机。倘若将它握在手里,稍加运转功法,便能察觉一丝灵气循着掌心的经脉涌入体内。
识海中的典籍恰好有所记载:灵气为天成地生,凝万年而结晶,如玉如石,称之为灵石,乃是修士不可或缺之物。
而他于野之所以修为进境缓慢,便是灵气不济的缘故,若有灵石的相助,修炼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这才是真正的宝贝!
于野放下灵石,又从怀中摸出两枚玉简。
两枚玉简,皆来自藏经洞。
其中一枚为图简,便是他与仲坚所说的燕州山河地理图。
另外一枚古色斑驳的玉简,他并未告诉仲坚。因为对方没有神识,拿出来也是多此一举。何况玉简甚为破旧,其中仅有一行字符:飞星入南斗,九紫开幽冥。
这段莫名其妙的话,应是某位前辈人物无意所留,被北齐山的后人视为无用之物,便遗弃在藏经洞内。
于野察看着,最终眼光还是落在了灵石之上。
他将玉简、玉牌收入怀中,仅留下一块灵石。他稍稍定神,遂双目微阖,手握灵石,默默运转功法。一丝丝无形、透明的气机与一粒粒微小且又闪烁的光芒,缓缓涌入体内,继而又循着经脉,直达五脏六腑、气海丹田,再至四肢百骸,复又回归识海、金阙,汇集于气海之中,再如此反复循环不息。气海中已所剩无几的真气,为之慢慢的充盈。或是真气充盈的缘故,抑或是得到灵气的滋补,悬在气海中的蛟丹竟然发出淡淡的黄色光芒,虽然极其的微弱,却彷如干旱的大地遇到了甘霖,沉睡已久的生命就此有了生机。须臾,一度缓慢涌入体内的灵气渐趋汹涌,好似打开湖海堤岸,奔腾之势滔滔不绝……
“砰、砰——”
叩门声响起,有人在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