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白鹿忘机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应劫

第一百四十七章 应劫(1 / 2)

书名:白鹿忘机 作者:山河与归 字数:3441

“发什么呆呀,人家早走啦,我看,你就是贪图人家的美色,才执意要救下人家的吧。也是啊,常言道苗家女子敢爱敢恨,你是不是想着人家说什么大恩大德只有以身相许之类的呀,啧啧啧……”
花青儿站在青崖的身后,垫着脚尖将下巴放在他的肩膀之上,看着书信上的留言,打趣着青崖。
每当自己这样说他的时候,他都会红着脸支支吾吾地极力否认,再也升不起和自己还嘴的气势,就像一只焉了的小狗。
可今天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是呀,只可惜啊现在小美人走了,该怎办才好呢?”
青崖转过身,摇晃着手中的银镯子,原本两人就靠在一起,现在就贴得更紧了。
“咦?这又是谁家姑娘呀,怎生得如此倾城美貌,不如就把她拐走吧。”
花青儿连连后退,青崖紧随其步,两三步之后,花青儿已是靠在了门框之上,青崖将右手撑在门上,拦住了她想要逃跑的步伐,慢慢地靠近她的脸庞。
清晨的朝阳越过云层,将橘红色的阳光洒在花青儿白玉般的脸颊上,她的睫毛扑闪扑闪的,就像她现在慌乱的内心。
她就这样胆怯又兴奋地期待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当她想要闭上眼睛的时候,却感到手腕上传来一阵凉意,却是青崖将那枚银手镯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然后,他就松开了自己。
“就这呀。”
花青儿转动把玩着手腕上的镯子,嘴里嘀嘀咕咕的,似乎有些失望。
“那还有什么呀,或者说,青儿你想有什么呀。”
青崖一脸的无辜,十分天真地捉弄着她。
“哼。”
挖了个陷阱自己却跳了进去,花青儿只能留下一句狠话落荒而逃,等我重振旗鼓,再来好好杀杀你的威风。
今日的阳光似乎只是出来散了个步,很快又躲回了云层后面,风云变幻之下,厚厚的云层再次堆积在长安城的上空,似乎又要下大雪了。
大明宫,含元殿。
这几日皇帝摒弃了每日的早朝,整天都将自己关在大殿之中,茶饭不进。几天下来,含元殿前下跪的文武百官排成了几列,纷纷劝谏陛下保重龙体,俨然个个都是忠君爱国的皇朝栋梁。
但任凭他们跪断了双腿,喊哑了嗓子,皇帝也不会听见了。
在含元殿的地下十余丈,一座人工开凿出来的深坑占据了整片地下空间,从上而下俯视看去,九个地下水的湖泊首尾相连,而在这些湖泊的中心,仍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不知通向何处。
这一处空洞而庞大的深坑,足有半个皇宫的般大小,那些每天来来往往的臣子,就踩在空洞的土地之上。
此刻,在这些一个个的湖泊外围,排成长队的一列列人影不断流动,在宽广的湖边,他们的身影就像是大象脚下的蚂蚁。
他们身披黑袍,依次走到湖边,将手中瓷瓶中的各色液体倒进了湖泊当中。
片刻之后,从每一个湖泊之下,泛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黏液,他们色彩各异,正和倒进湖中的液体相同。
很快,九个湖泊便都被染成了九种色彩。
站在湖边的众人见此情景纷纷举臂欢呼起来,用一种听不懂的语言,齐声唱起了神秘的歌谣。
那不是庆祝丰收的歌,也不是祈祷安康的曲,它的旋律,就像是深渊之下的恶魔低语,诱惑着无知的人们打开封印它的枷锁,带着虚妄的幻想,似绝望的挽歌。
也许是他们的祭祀之歌真的感应到了什么,只见原本平静的九色湖泊中有八个顿时沸腾了起来,只有那一个青色的湖水依旧没有任何波动。
但那些人们丝毫不在意这些许的瑕疵,他们更加激动,围着湖泊振臂高呼,摩肩接踵之下,有不少人跌落湖中,但他们像是被固定了思想一样,继续欢呼着,沉进了湖泊之下。
沉没的时候,他们的双手依旧激动地挥舞着,而即便是那些站在岸边的黑衣人,也在剧烈的狂欢中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像是死神的镰刀割过生命的稻田,他们成片成片地失去了生机。
湖水中翻起的气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似乎有什么东西,将要从不知深度的湖中出水。
而就在地下发生着可怕的巨变之时,天空之上的云层也是越来越厚,压抑的水汽终于坚持不住,在寒风的吹袭之下化作片片鹅毛大雪纷纷而下。
只是,这一次降落的大雪却不是纯洁的白色,而是带着一丝寂寥的枯灰。
原本还未融化的积雪覆盖上新的雪花,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锦绣繁华的长安城像是被夺取了绚丽的色彩一般,只剩下了连绵的灰白之色。
山河失色,异变突起,一场压抑的风暴正在长安城的上空酝酿着。
起初,人们还为这从未见过的灰色雪花而感到惊奇,纷纷走出门去观赏这百年难遇的奇景,还有不少文人墨客有感而发,一时之间佳句频频,倒也诞生了不少名作篇章,而正是他们的诗句,见证了长安城三百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随着雪越下越大,户外的人们渐渐觉得寒冷异常,任凭再厚的大衣却挡不住寒气的侵入,不得已,他们只有回到了屋内。
在没有人看到的积雪之下,灰色的雪像是植物扎根一般,向下伸出了一段段细小的根茎,穿过原本的白色雪层,扎进了地上的青砖之中,一朵朵灰色的九瓣花,盛开在雪之下。
大慈恩寺,终日不绝的诵经声传遍了山间的枝头,灰色的雪像是躲避着什么,纷纷避开了大慈恩寺的上空向别处飘去。
一位身着青衫道袍,手持一浮尘的年轻道人格格不入地穿过座座佛塔,敲开了大雁塔封闭了许久的大门。
沿着螺旋状的楼梯拾级而上,一边走,他还用手中的浮尘扫去飘飞的尘烟,似乎这里已经有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在大雁塔的顶层,没有一座佛像金身,而是层层叠叠的书架挤满了不大的空间,在书架的尽头,一张落满了灰尘的桌子上,还放着几册未注解完成的佛经,桌前的烛灯燃着永不熄灭的火苗,只是这搁置下的笔,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续写了。
“师兄,一别多年,你还好吗?”
他在无人的塔顶对着书桌之后的墙壁对话,只见墙壁上刻着的浮雕中一阵恍惚,那刻在画中的一位仙翁却是跳出了画中,走下了墙壁。
一落地,那仙翁长袖一挥,顷刻间便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样貌,神若举霞,一片超然之姿。
“当初年少轻狂,仗着自己学了几手推演之术,便想着窥探天际,当日随口胡诌的预言,不曾想却成为了今日的祸端,淳风,我们在人间停留得越久,人间的因果便会越混乱,三百多年了,你还不愿离开吗?”
“师兄,这三百年来我丝毫不敢干预人间任何是非,只是今日之祸乃因我二人而起,淳风万万不能坐视不理,恳请师兄与我一同助长安城的黎明百姓渡过这场危机。”
李淳风谦卑地弯下了腰恳求师兄出手相助,但依旧得不到任何回应。
三百年前,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兄弟二人天资冠绝古今,他们在找到了对天道的回答后成功渡过了天劫,彻底摆脱了凡人之躯的桎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