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203章 赈济灾民

第203章 赈济灾民(1 / 2)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2486

从二月底开始,逐渐的有大批大批的饥民从河北山西各地过来,绕过京师,从开平府、永平府,通过山海关进入了关外。
一开始这些人是聚集在山海关周边,希望能够活命。
然而,山海关乃是边关重镇,这么多人聚集在此,守将怕这些饿疯了的饥民会冲关。
于是,便将大批大批的流民驱赶进关外。
三月初。
陆续有几百上千的饥民来到青牙堡周边,随着温越下令赈济后,能活命的消息传出,在三月十五日这天,又来了一股庞大的饥民队伍。
人数数过去,足有两千多人。
其实,关于如何赈济灾民,大明在开国时就已经有了规章。
官府设有常平仓,而民间则设有义仓,这些都是灾年来保证饥民活下去的屏障。
除此之外,大明各地还建立粥厂,设有养济院、立饭堂等用来赈济灾民的地方,京师还设立蜡烛、媚竿二寺收容灾民。
这些都算是仁政,是大明朝廷对百姓负责的表现。
然而,到了明末。
上一任万历帝不管事,把国家财政乱搞一通,国库空虚,赈恤能力严重不足。
而各地富商、富户都多是冷血,很少有愿意施粥者,多是坐视不管。
在辽东地区。
同样是如此。
但这并不是当地官府不作为,富户冷血,不愿施粥。
只是因为辽东这片地情况特殊。
刚刚兴建的三十多个屯堡,才建成不到两年,面对凶势滚滚的饥民大军。
他们也没有力量去赈济,只是收容少量的饥民,其余不断地驱赶,不准流民踩踏他们刚刚春耕好的田地。
而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温越赈济灾民的行为,就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极为亮眼。
从三月初,有饥民进入青牙堡的地带后。
温越就非常的重视。
他让青牙堡军士训练暂且停下,全部派出去维护秩序,引流灾民绕过其他周边屯堡,往青牙堡来。
这是为了防止饥民不受控制,踩踏刚刚耕种的良田。
再就是控制着好这些饥民,防止其中有不怀好意之人。
同时温越还下令,在青牙堡外开设粥厂,赈济灾民,还将饿殍全部集中起来掩埋焚烧,以防疫病传播。
这日。
随着青牙堡外又来了一支千人队伍,形势变得严峻。
为此,不得不又加大了巡逻力度,青牙堡好些个军士都连着一天几夜没有合眼。
温越在兵备厅中召集众人讨论如何处理灾民一事。
兵备厅内的气氛沉闷,在场众人没有一人言语。
过了许久后。
张大春迟疑道:“大人,这批饥民我们不能再收留了,现在青牙堡内的钱财并不多了,前面已经聚集了快三千多饥民,这次又来了一千,恐怕……唉!”
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青牙堡内虽然钱财不少,但如何使用都是有固定划分的,比如屯田所耗、军士训练所用、工匠的工钱铁料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即便一缩再缩,也很难再缩减出来了。
“是啊,大人。”
卢一恩抱拳也说道:“眼下灾民数量持续扩大,若再这样下去,其中必然会有不怀好意之人,见我们青牙堡富裕,会动些心思,鼓动其他饥民,青牙堡城高壁厚没有问题,但是其他屯堡恐怕……”
这些问题,温越不是不知道。
但是他心中有所考虑。
一来这些不管饥民,饿死是小,但很有可能会践踏刚刚开垦的田地,四处作乱,扰乱青牙堡和周边等屯堡的发展。
再来,这些饥民若是处理好了,收纳进来,青牙堡的势力绝对会大增。
日后不管是朝廷的压力,还是北方的建虏,都有底气对付。
温越沉吟许久,声音坚定:“都是大明百姓,出现了这么多饥民,如何能不管不问?
正好我们各屯堡都需要人口,眼下先把这些灾民收纳起来吧,以后不管是开垦军田地,还是入伍参军,都是可用。”
张大春着急了,连忙问道:“大人,可是这样钱财又该如何解决?”
温越道:“钱财方面先从各地方再挤挤,我会来想办法的,至于各屯堡的安危问题,这样,咱们把这些饥民集合在一起,让他们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大人,此计妙啊,让他们有事情做,这样又可以让他们没有力气想做别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