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31章 除温越外,无人敢战?

第431章 除温越外,无人敢战?(1 / 3)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4823

等求援使者走了之后。
守备厅内,几个将官并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过了好一会后。
曹文诏站了起来,说道:“温将军,孙将领,上面有命令,我等这就回援吧?”
温越并未没有起身的意思,依旧是稳稳坐在位置上。
他看了一眼同样稳坐泰山的孙传庭,缓缓道:“曹将军,且先坐下,这是建虏的围点打援之策,故意没有着急将延庆大营打下来,就为的是引我等匆匆回援,半路伏击我等。
“我等若是现在急匆匆的回援,必然是遭到了其计策,这样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了,我等就现在这么走了,刚刚解救的数万百姓怎么办?缴获的物资怎么办?难不成又要看着他们陷入建虏手中?”
努尔哈赤的到来,实在是出乎温越所料之外。
按理说,努尔哈赤这会已经病重,在历史上是八月份身亡的,造成了建虏那边为了夺权一片的混乱,为此给了大明两年的喘息时间。
而现在努尔哈赤竟然拖着病体也入关来了。
看来这历史是真的被自己弄得一塌糊涂了。
而且一来就使用了这么高明的阳谋,逼着自己回援,做围点打援之计策。
不过这个计策用在其他明将身上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是一点作用没有。
在延庆的明军数量不少,有五万多,还有数万杂役,这些人野战或许不行,但守城守寨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在别的明将看来,接到求援命令绝对是要回援,否则日后秋账算起来,麻烦大了。
可温越知道历史,明年天启帝就要嗝屁了,阉党也将覆没。
温越在这个时候,只需要保存兵力,等着乱世到来便可。
至于现在的解决办法,也非常简单。
后金军看样子是势大,但受粮草在外补给不足,又是在大明朝境内作战,绝对不能长久。
自己这一万多的大军,只要守住城池,稍微挫挫建虏锐气,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退走,绝不会留下来死磕。
不然,等朝廷从另外地方再调明军过来,后金军的情境就危急了。
孙传庭脸上也不见一丝急色,点头道:“温将军说得不错,建虏这就是在使用围点打援之策,虽是围攻延庆大营,但实际目标是我等,不可冒然回援。”
温越道:“孙将军学识渊博,就是此理。”
曹文诏面色变了数变。
他一个大同参将,不像温越知道历史发展,不怕得罪阉党崔呈秀等,也不像孙传庭已经有了想法,打算学温越自己建军。
曹文诏吃的是皇粮,身为大明官员,得到上面发下来的求援,现在不回援的话,就怕战后莫名得了一个回援不及的罪名。
只是曹文诏知道温越和孙传庭两人,说得没错。
现在冒然回援,大有可能遭到建虏的伏击。
“唉,为了固平内外的数万百姓,我等先暂守在这里吧。”
曹文诏叹了口气,又想到一事,说道:“可是崔都督刚刚派了求援使者来见我等,日后我等见了崔都督,该如何解释没有及时回援之事?”
孙传庭默然,抬头看向温越。
温越脸上不见变化,淡淡道:“求援使者?崔都督何时派来了求援使者?我怎么不知,怕是再路上遭遇了建虏,不幸遇害了吧?”
听到这话,曹文诏猛然心寒。
再看孙传庭脸色冰冷,想来在刚才温越叫来亲信领着求援使者出去的时候,他已经猜到了这事。
又沉默了一会。
然后是温越开口道:“两位将军,这固平是个小城,城周不超过六百丈,高才两丈五,虽然有着四面城楼,各有瓮城,但我等大军放在其上,完全摆不开。
“况且我等消极固守城池,贼虏若是来犯,城外的百姓怕是还会遭到不幸,所以依我看,还是需要我等列阵在野外,堂堂正正击败来犯的建虏。”
曹文诏和孙传庭都是点点头,知道温越所说的不错。
固平这样一个小县城。
年久未修,完全是摆放不了大军,这次带来的上万人马若是全部守在固平城内,就是真的等死了。
“温将军说得不错,我等不能完全固守城池,只是在野外与迎击建虏,则需要选一个好地方。”
曹文诏点头,说道:“只是这固平城外西南诸地都没有理想的野战之地。”
在过来的时候,温越几人就做好了固平城周边地形了解。
固平城外被两条河流夹在中间,这两条河都离固平城不到两里的距离。
中间这狭窄的地带,当然是摆不开敌我数万大军的阵型,更别说,还要留出放置辎重的营寨之地。
孙传庭道:“建虏必然是从东过来,或是从南过来,双方要战,必然是东南这片战场,或是东边露水河一片战场。”
温越和曹文诏都是赞同。
孙传庭道:“这东南和东面这两块地方,我觉得我等应该设在东面一带,其北方乃是长城大山,可为我等屏障。
“贼虏想要从北边袭来只有重新绕道独石口,那样耗时许多,以我想,贼虏绝不会做此浪费时间之举。
“西南方向则是露水河,也可阻挡建虏骑射的优势,我等若是在此地与建虏决战,必然可是胜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