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57章 罢市,请愿!

第457章 罢市,请愿!(1 / 4)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5144

在明朝,永平府不仅是军事要塞,而且还是商贸集散地。
它地处要冲,北接内蒙古高原,南邻中原,是连接北方边疆和内地的重要通道。
因此,永平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永平府城中的主要街道宽敞而繁华,店铺和宅邸装饰精美。
在西坊的一条巷弄中,坐落着一座宏伟的府邸。
这里聚集了数量不少的富商。
他们身着华丽服饰,举止间流露出不凡的富贵气质。
在轻松的交谈中,动辄成交的是价值连城的大宗货物。
这些富商们涉足众多行业,包括粮食、盐业、药材、皮毛、典当、旅馆、金融、茶叶以及仓储等业务,个个资产雄厚。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好于北边的蒙古人作战。
明朝初年就开始实施“开中法”,亦称“开中折色”。
按规定商人必须纳粟(亦有纳马、铁、帛、草等),供应边防卫所、驻军,方可报中,请领盐引,赴场支盐,鼓励商人向边境运送粮食。
即使后来“开中法”衰落,卫所制度落寞,山海关外对粮食、棉花、布匹的需求依旧旺盛,商业巨头们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如山海关外等这样的边关地区,每年需消耗大量的粮食、布匹、棉花以及其他物资,还有马匹的饲料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需求支撑了一个庞大的商人网络。
晋商、京商、徽商等商帮以其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尽管明末天灾人祸频发,普通百姓饱受苦难,但这些富商们的生活却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他们享受着奢华的生活方式,奢侈浪费,相互攀比,展现了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他们的府邸内外,丫鬟侍女成群,黄花梨家具点缀其间,太原的梆子戏班在堂上演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都是不可幻想的奢华场景。
这还仅仅是临近边关的永平府。
倘若再往江南诸地过去,这所宅院的主人所享受的简直不值一提。
府邸中。
商贾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时,一个身穿管家打扮模样的人,走了出来,面带笑容地高声道:“各位,张老爷子来了。”
随后,一个看上去六十余岁的老者,在几个娇嫩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出。
他虽然看上去有些年纪,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威严,显然身在高位许久。
当他出来后。
在座的商贾们纷纷起身拱手,齐声喊道:“张老爷子,万安。”
他们不得不表现出敬意,因为这位张老爷子张山晚乃是永平府总兵张未郭的叔叔。
张未郭在永平府驻守多年,势力遍布各个角落。
各大小商铺产业,都能看到张家的身影。
张山晚狡猾且心狠手辣,对待敌人从不手软。
虽然有些商贾可能是外来的强者,但在永平府这块地盘上,张家才是真正的霸主。
要想在这里经商做生意,谁敢不听从张家的指挥?
看到商贾们行礼,张山晚笑着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然后他指着旁边一人道:“各位,让老朽来给大家引荐一人。”
他的身边站着一个穿着绸袍,看上去颇为精明能干的中年男子:“这位是山西范家的大公子范巴善,范大掌柜。”
范巴善走上前一步,向众人抱拳行礼道:“在下范巴善,见过各位。”
他的声音充满自信和从容,显示出他的实力和地位。
商贾们见状也纷纷回礼,许多人心中更是惊讶。
早在明初时期,山西范家就已经涉足边塞贸易,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胆识,山西范家不断地壮大。
传到范窦勇这一代,范家已经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大商贾,其与北边蒙古和建虏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为蒙古和建虏送去了不少资源,帮助努尔哈赤壮大。
所以等到了清军入关之后。
在清初时。
范家更是被封为八大皇商之一,享受到了朝廷的特殊恩宠。
此时的山西范家财富虽没有后来那么繁荣,却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其家业涉及许多领域,各类商品应有尽有。
范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家族成员的才华和努力密不可分。
其族内人才济济,通晓各处语言。
当然。
这种本事并非范家独有,能在明末跑商的商人,大都都有些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