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76章 到达郏县

第476章 到达郏县(2 / 3)

书名: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字数:4897

他们在和面、揉面,手中的面团在变换着样子。
接着,这些面团被均匀地分成一块块,压成饼状,撒上葱花、姜末、盐等调料,放在锅里烘烤。
伴随着火焰烫熟的声音,香气四溢,诱人的大饼逐渐成型。
这些大饼实际上非常充饥,一个就能让人饱腹。
除此之外,炊事车上还备有肉干、咸蛋等食品。
那些肉干可以放入热水煮开,再加入食盐等佐料,另外还可以配上一些菜干。
在寒冷的冬天,能喝上这样一碗热肉汤,感觉格外舒适。
肉干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
在出征的时候,青牙军的军士,随军会配给炒面和肉干,或者是大饼搭配肉干。
实际上,温越更喜欢给军士们提供更多的奶酪等奶制品。
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和热量更高。
不过,这些东西供应不易,只好先暂时搁置吧。
伙夫兵们的行动迅速,在各军完成营地搭建后不久,他们就准备好了饭菜。
各部队的士兵们按照顺序,排队领取食物。
这种排队规矩的做法,在青牙军中已经成为惯例。
饭菜的芬芳飘散在空气中,令陈伏涌的士兵们闻之食欲大增。
他们仿照青牙军的举动,有序地排起了长队,等待着食物的分发。
在启程前,两军已达成共识,由青牙军负责供给所需的食物。
经过数日的并肩行军,他们已逐步习惯了青牙军的生活模式。
温越决定给予陈伏涌的总兵营,和自己乙级军士同等的待遇。
每人分发一张大饼,若仍有需求还可继续索取。
另外再配一碗肉汤,其中点缀着几丝肉片,虽然比不上青牙军甲级军,还配上咸蛋,但这已足够让陈伏涌的军士都心满意足。
平常的时候,陈伏涌的总兵营主要吃的是一种名为“飧饭”的军粮,其制作工艺是将煮熟的米饭晾至半干,并经多次曝晒制成易于保存的干米饭。
食用时仅需将其浸泡至软。
此外,他们的行囊中还常备有杂饼、蒸饼,以及硬如石块的盐块等。
而战马则配有干酪,用来解渴。
在明朝的北方地区,此类军粮广为流传,因其便于携带而被广泛采用。
尽管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都乏善可陈,然而比上时常遭遇粮草短缺的困境,这般如此简朴的伙食也难以得到保障。
相较之下,青牙军的饮食安排显得颇为优渥,每日皆能饱餐且有肉汤相伴。
这一差异让陈伏涌的军士都心生羡慕,甚至有人戏言,此次征战,为了如此美味的伙食也足够了。
对于陈伏涌而言,青牙军的一切都显得新奇无比。
他首先就是青牙军特制的炊事车,不仅行动方便,而且出餐效率高得惊人。
陈伏涌就在旁边看了一会,就发现这种炊事车,在一个时辰内,至少供应了青牙军二百多人的饭菜。
这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对于军队烹饪方式的认知。
更让陈伏涌感到震惊的是,温越还亲自排队领取饭菜。
温越与军士们如此同经艰难,也难怪青牙军百战百胜。
然而,对于青牙军不单独分配粮食,而是让所有军士排队领取食物的方式。
陈伏涌的一些手下军官持有不同意见,他们担心这样做,会让己方的总兵营有依附青牙军的危险。
甚至还有人暗地里嘀咕,无法像以前那样截留粮草以谋取私利。
但陈伏涌本人对此保持沉默。
毕竟,温越说得不错。
这种集中用餐的方式,可以加快行军速度,及时把握战机,并减少不必要的折损。
最近几天,陈伏涌都在和温越一起用餐,享受着青牙军甲级军的待遇。
而他的儿子陈得则带领家丁押送后勤补给。
因为民夫的速度,跟不上专业的青牙军辎重队。
所以被远远地甩在了几十里之外。
吃过饭后,温越和陈伏涌聚集在县衙讨论军事。
县衙的大门因战火而损坏了一半,但主厅依然完好。
现在,这里成了两军临时的议事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