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胡惟庸的损招(1 / 2)

书名: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国隐士 字数:2502

第十四章胡惟庸的损招
朱元璋这话一出,李善长和杨宪都愣住了,甚至连一旁的老狐狸刘伯温都傻了。
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冒出了一个想法。
“怎么这厮又冒出来了!”
不过,反驳的话都到了嘴边了,却有些不知道怎么往下说。
一方面刚刚朱元璋“朕意已决”四个字已经说出口了。
金口玉言可不仅仅是句玩笑话。
更何况,最近的朱元璋正在大明掀起腥风血雨,威名正是显赫的时候。
无论是李善长还是刘伯温,这时候都不愿意试试捋虎须的结果。
另一方面嘛,则是胡惟庸这个人选,仔细想想还真特娘的挺合适的。
虽然因病辞掉了丞相之位,可终究是干过丞相的。
哪怕如今只挂了個翰林学士的虚职,但一旦朱元璋把人请出来当主考,谁敢把他当做普通翰林学士看待?
哪怕是当朝尚书,见着胡惟庸照样也得以礼相待。
毕竟胡惟庸可不是什么犯了事儿贬官下去的,人不过是“抱恙”所以辞官闭门养病罢了。
如今朱元璋起复了胡惟庸以后,天知道这位会不会拔地而起?
胡惟庸那可是一路随着朱元璋自凤阳走出来的老臣了,资历、名声那都是一等一的。
同时,胡惟庸固然算是淮西人,可偏生跟淮西勋贵们没能深度绑定,不算淮西勋贵一党。
更没有跟刘伯温、杨宪这些江南人士一党,属于两不靠的那种。
于两边来说,与其让对方得到这大便宜,还真不如顺着朱元璋的意思让胡惟庸顶上呢。
于是,刚刚还争来抢去的恩科主考之位,真就这么顺顺利利的落在了,此时还一无所知乐呵呵的过着自己小日子的胡惟庸头上。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愈发觉着得赶紧把这丞相位子废了。
娘的,屁大点事儿,你们一个个都只顾着自己的门生故旧,就不能提咱想想?
就不能替咱老朱家多想想?
哼,暂且让尔等猖狂一时,迟早找个由头把你们这些人连带这丞相位一同给灭了。
随着开恩科并确定胡惟庸为主考的圣旨最终确定,这场急匆匆召开的殿前商议便到此结束了。
至于事后会引出多少麻烦、涟漪,那就不是他们眼下要考虑的了。
不过,当圣旨传到胡府时,胡惟庸整个人都不好了。
看着眼前大开中门摆着香案宣读的圣旨,胡惟庸感觉格外的腻歪。
不是,老朱这啥意思?
我特娘的都躲在家里养病了,怎么还让我出去?
朝中那么多人,不能干拿俸禄不干事儿啊!
老朱你去找他们去啊!
胡惟庸这几天正琢磨着美食配美人是何等的美事儿呢。
结果今天稀里糊涂听闻这么一个“噩耗”,差点让他当场把手里这黄澄澄的圣旨直接甩到宋利脸上去。
不过一想到最近老朱掀起的血雨腥风,最终脸色难看的领旨了。
胡义倒是挺高兴的。
啧啧,还得是老爷啊。
瞧瞧什么叫不动如山,什么叫气定神闲?
明明府门都关了,连来客都没一个,每日就在府上快活。
可这圣眷照样滴溜溜的自己找上门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自家老爷简在帝心啊!
而且还是这等的大好事,还不能说明自家老爷的圣眷?
啧啧,亏自己还以为老爷颓废了呢。
唉,到底没老爷那份见识、定力啊。
不说了,就冲着今儿这份圣旨,咱胡府的门楣又得往上抬一抬了。
胡义得意洋洋的捧着圣旨去宗祠里面供奉去了,徒留下胡惟庸面色难看的挥退了众人,颓然的坐在书房里满脸的郁闷。
“老朱这厮这是要干啥啊?”
“这种摆明了扩大影响力的事儿,你找别人去啊!”
“李善长不行还有刘伯温啊,实在不行杨宪也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