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 第三十四章 朱元璋都给整不会了

第三十四章 朱元璋都给整不会了(1 / 2)

书名: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国隐士 字数:2655

第三十四章朱元璋都给整不会了
走出大牢后,梁甫没有直接去府衙正堂处理公务,反倒是回到了之前的静室。
泡上一壶茶,梁甫皱着眉头,琢磨起了胡仁彬这事儿来。
可琢磨来琢磨去,他还是摸不准胡惟庸的脉。
甚至这么一想,反倒是觉着胡惟庸可能是嘴上客气客气,实际上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太过苛责他儿子?
毕竟,这是独子啊!
谁舍得自己养这么大一儿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没了?
设身处地一想,至少自己是绝对不愿意的。
因此……梁甫还是看不懂胡惟庸这骚操作。
既然想不明白,梁甫干脆一扭头直接进宫了。
没错,梁甫去找朱元璋了。
在他看来,既然自己弄不明白,那就找朱元璋做决定。
到时候,反正决定是陛下做的,跟我一个小小的府尹有啥关系?
应天府尹这官职,看起来只是三品大的官儿,头顶上还好死不死的有一堆婆婆管着。
可实际上,应天府尹不仅掌京畿之刑名钱谷,奉天子祭农耕猎。
府衙内设府尹一、府丞一、治中一、通判六、推官一并一位儒学博士。
可以这么说,在整个南直隶地面上,南直隶总督能管的,应天府尹也能管,南直隶总督不能管的,应天府尹还是能管。
说白了,正三品大员,看似比六部尚书低了一级,可也是十足十的封朝廷重臣。
若不是陛下信重、心腹之人,岂能坐稳这等京畿首善之地?
故此,梁甫的觐见请求,很快就通过了。
来到御书房,给朱元璋见过礼后,梁甫也没含糊,直接说起了今天遇到的这案子。
梁甫也不傻,他当然不可能说自己为难,不方便处理这宗案子。
那岂不是说他能力不足,不敢处置胡惟庸的儿子?
梁甫换了个说法:
“陛下,其实胡仁彬一事,臣就算秉公办理、照章办事,没有任何一丝丝偏向,那也不过是打板子、赔钱了事而已。”
“可偏生胡大人在我应天府大牢里,直接跟臣要求一定要斩立决。”
“这就让臣为难了啊!”
“毕竟,臣固然不敢把本该重判的案子改成轻判,但也不敢把轻判的案子改成重判啊!”
“因此,还望陛下示下!”
“臣该如何判决?”
听完梁甫的这番解释,朱元璋还真有些不知道怎么回话的感觉。
胡仁彬闹市醉驾伤人一事,他确实就有所了解。
毕竟,此事就发生在应天府锦衣卫眼皮子底下,锦衣卫想不知道都不行。
当然了,因为事涉胡惟庸这等重要人物,所以锦衣卫也将情况第一时间送到了朱元璋案头。
可朱元璋却不知道,胡惟庸后续在大牢里还提出了这种要求啊!
这真是胡惟庸能说出来的话?
斩立决?
儿子都不要了?
老胡家如今不就这一根独苗吗?
难不成还真砍了?
咱怎么觉着不相信呢?
到底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胡惟庸对于子嗣的观念,实在是跟“本地土著”差别比较大。
反正是前身都嫌弃的逆子,年纪大了不亲近就不说了,还叛逆到自己独自外出居住了。
最要紧的是,对方除了惹祸的时候记得抱上胡惟庸这块牌子以外,平日里可连问声好的招呼都没有。
没感情、没礼貌还耽误自己的咸鱼摆烂大计,甚至影响到自己未来的生命安全。
这等逆子,胡惟庸要不是自己不方便,怕是当初在大牢里就直接一刀结果了。
这些想法,可都是胡惟庸自己琢磨的。
但落在朱元璋这些人眼里,他们本能的觉得不对了。
这可是独子啊!
哪怕留条命下来,诞下老胡家的嫡长孙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