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 第三十七章 朱元璋的敲打!李善长慌了!

第三十七章 朱元璋的敲打!李善长慌了!(1 / 2)

书名: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作者:楚国隐士 字数:2557

第三十七章朱元璋的敲打!李善长慌了!
胡府的动静,仅限于胡府上下知道。
虽然必定会传到那位端坐在九天之上,俯视着大明一应官员、百姓的皇帝朱元璋耳朵里。
但胡惟庸并不在乎。
有些事儿,其实本就巴不得传到朱元璋耳朵里。
谁还没点演技是怎么的?
他胡大老爷,好歹也是看过不少影视剧的人物。
而在应天府皇宫之中,此时,朱元璋正一脸玩味的听着李善长的汇报。
作为当朝丞相,上佐君王下辖群臣可不是一句夸张的形容。
是真需要宰相实际参与到一应工作当中来的。
可以说,但凡李善长这位宰相眼里能看到的活,他都有权力参与一手,对方还得特别听从他的意见。
因为那时候的李善长,便是代表皇权在管理一应事务。
但此时,他的作用不一样了。
眼下的他,是代表着一应臣子,向皇帝朱元璋汇报最近的政务。
固然还有专门的奏折和各部分开报送的奏报。
但身为宰相,每隔一段时间汇总一下工作,乃是他的职责。
不过,李善长的汇报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那儿滔滔不绝。
朱元璋时不时的,就会根据他汇报过程当中的某句话,甚至某个词,直接开始发问。
但凡朱元璋问出来的问题,俱是直指核心或者要害的地方。
要不是李善长还真有几分本事,恐怕面对朱元璋这么犀利的皇帝,还真有些手忙脚乱。
这一汇报,就是整整大半天的功夫。
君臣二人丝毫不敢懈怠的,一项一项梳理着大明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
等到厚厚一沓奏报终于聊完,君臣二人不由得同时松了口气。
看着眼前略有些憔悴的李善长,朱元璋居然一时间觉着有个丞相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但这念头仅仅是冒出一刹那,便被朱元璋给掐灭了。
丞相能帮咱干的活,难道分到六部尚书身上就不能干了?
而这权力落在丞相一人手里,跟落到六部尚书手里,这区别可就太大了。
所以,这丞相之位,说什么也得弄掉。
想到这儿,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好似无意又好似闲聊一般的问道:
“善长,之前胡惟庸家那小子出事儿,你可曾听闻?”
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带丝毫锋芒,仿若当初他们在起家时凑在一起聊天一般。
聊的都不是什么家国大事、军政要闻,反倒句句不离八卦、事事不离家常。
所以,李善长也没多想,反倒是嘴角扯了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答道:
“陛下,若说起胡惟庸这人,那确实是个厉害人物。”
“政事、谋略、手段、心性,胡惟庸方方面面都乃世间少有的顶尖人才。”
“但,或许也是因为太过忙于公事,对子嗣后辈疏于教导。”
“他那儿子,志大才疏、顽劣不堪,难堪大用啊!”
“可惜了胡惟庸这一世英名!”
这话说的可半点不客气。
但李善长如今身为天下执宰之人已有数月,本就心高气傲的他,怎么可能不仰起头靠鼻孔看人?
尤其是胡惟庸这位早些年压在他头上一筹的老乡,如今有了机会了,那不说一脚踹翻,但啐一口又能如何?
听着李善长的评价,朱元璋的眸子都冷冽了两分。
‘看来,咱还真猜对了啊!’
“李善长这厮,不适合执掌大权。”
‘这才多久,就看不起前任丞相、老兄弟了!’
‘那要是再继续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当是看不起咱了啊!’
想到这儿,朱元璋低下头,继续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着之前的奏本,嘴里却看似随意的答道。
“原来如此,看来胡惟庸这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不过,也不打紧!”
“胡仁彬的年纪不大,还能慢慢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