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初唐小闲人 > 第114章 太平村李氏

第114章 太平村李氏(1 / 3)

书名:初唐小闲人 作者:子率以正 字数:3710

婉容给三人搬过来小铺团,三人在李让的床边坐下。
见他们并不打算走,李世民脸上更是露出一副欲言又止之态,李让只得强撑着精神问道:“陛下,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李世民下意识的摇头,随后又点点头,只是脸上的表情越加复杂。
气氛沉默,李世民迟迟不开口,那中年文士叹了口气,说道:“陛下,不如让臣来开这个口?”
李让尽管精力不济,但李世民和三人来这里,有话又不说,还是让他有些好奇。
中年文士开口之后,李让不由催促起来:“陛下有话不妨直言!”
“也罢,公瑾,还是你来说罢。”
见李世民应下,中年文士先是自我介绍了一句:“李县侯,老夫张公谨,这位是谯国公柴绍。”
又是两位大佬,李让倒是不怎么意外。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身份,张公谨便继续开口道:“以李县侯之聪慧,想必也猜出来了,这一次乃是陛下针对一些人挖下的一个坑。”
“嗯!”
李让嗯了一声,静静等待着下文。
他就说嘛,以李世民的水平,怎么可能被一群流民绊住脚步,甚至放弃长安城的掌控。
所以得知了这个结果,李让倒是不至于太过惊讶。
见李让的眼神没有太大的起伏,张公谨也放心了。
开始慢条斯理的说起了事情的起因经过。
一切与李让猜测的大差不差。
李世民平灭突厥之后,声望在民间达到了顶峰。
这让一些看不惯李世民的人坐不住了,纷纷开始下场针对李世民。
先是在大军未曾班师回朝的时候,便大肆宣扬李世民此举乃是穷兵黩武的暴君之举。
后来杜如晦去世,长安又是一片群魔乱舞。
作为玄武门之变的幕后策划人之一的杜如晦,也不可避免的被一些人打上遭了天谴的标签。
直言若非他帮助李世民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也不会落得个折寿早夭的下场。
再到后来的李世民纵容李让杀害士卒,这些坏名声都被安到了李世民身上。
眼看在他们的打压之下,李世民平灭东突厥的声望就要被消耗殆尽之时,李让造出来的曲辕犁横空出世了。
李世民以曲辕犁为借口,创立百家书院,直接打了世家门阀一个措手不及。
再加上大唐周边二十九个国家联合表示对大唐的臣服,为李世民献上了天可汗的尊号,李世民的声望真正达到了顶峰。
而这一切,无异于是在挑战世家门阀的底线。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对世家门阀俯首听命的皇帝,而不是一个雄才大略不受世家掌控的皇帝。
所以,他们决定对李让这个始作俑者下手。
一开始,他们确实是打算杀了李让的。
但当他们深入调查,发现李让竟然是陇西李氏之后,杀人的计划就变成了掳人。
但要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掳走李让,那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李钦下令掘开了黄河,用流民来吸引李世民的目光。
拖住李世民的任务被陇西李氏接下,掳走李让的任务就落到了李让的母族博陵崔氏身上。
而李世民在洞悉了世家门阀的打算之后,便将计就计,趁势将世家门阀安插在长安的所有探子一网打尽。
并且为了预留出安置流民的时间,李世民的最终计划是让李让拖住崔氏至少半个月。
所以他安排张公谨先一步带人去往太行山,又安排柴绍暗中护卫李让的安全。
等长安事毕,再将李让带回长安。
如此,便能让世家门阀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情,他们没算到李让如此刚烈,竟然会在三原县就发作与崔氏的人火拼。
不得已之下,柴绍只好提前出面将他带回长安,连带着已经出了三原县的张公谨也被快马追回。
随着张公谨的讲述,只有李让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静静的听完事情的起末,心中不可避免的涌现出一股疲惫的感觉。
说来说去,就是他又一次被放弃了呗。
上一次在草原,这一次在长安,他来到大唐不过半年,就已经做了两次鱼饵。
难道他李让不要面子的吗?
望着李让眼中流露出的失望之色,李世民脸上恰到好处的流露出一抹愧疚。
他抿了抿嘴,低声道:“李小子,此次你乃是为朕所累,你想要什么补偿?”
此言一出,李让心中只觉得怪异无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