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初唐小闲人 > 第340章 祈天灯

第340章 祈天灯(1 / 2)

书名:初唐小闲人 作者:子率以正 字数:2455

“此物......”
“像,很像......”
围着热气球绕了好几圈,公输铭和田襄齐声道:“祈天灯!”
“祈天灯?”
李让一脸懵逼,祈天灯是个啥么,为啥他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看出李让的疑惑,田襄主动开口解释道:“祈天灯,便是民间俗称的孔明灯,相传诸葛武侯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时,为了向汉先主求援。制作了能够飘浮的纸灯笼,并在灯笼下放置装着煤油的盒子,点燃灯芯后,这些灯笼随风飘散,最终传到了蜀地,成功解了平阳之围。”
“呃......”
李让再度懵逼,他只知道孔明灯是孔明发明的,但是,这个典故,他还真没听说过,主要《三国演义》里也没有这一段啊。
公输铭接过话头,继续说道:“这只是民间传说罢了,据我公输家典籍记载,此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乃是贵族向上天祈愿时所用的连载之物,最早以丝织品制成,一直到魏晋时期,丝织祈天灯逐渐被纸灯所取代,这才广为人知。”
“原来如此,长见识了!”
李让点点头,询问道:“既然二位知晓此物的运行原理,可否有法子能使用什么工具改变此物的飞行方向?”
田襄沉吟着摇摇头道:“得试试,老夫也不敢做出保证。”
“先让这祈天灯飞起来再说吧,老夫得仔细看看!”
公输铭说着,便开始指挥麾下的弟子上去接手。
突然被挤到一边的陈一和王二有些懵逼。
“陈一,你们退下,让他们来!”
李让开始发号施令,将场面交给墨家和公输家的弟子来应对。
既然他们能认出这是放大版的孔明灯,那热气球对他们就没有秘密了。
更何况李让一向崇信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所以,李让很放心。
墨家和公输家的弟子也不负众望,接手热气球之后,迅速推动控火的风箱,熟练程度比起陈一和王二也不遑多让。
很快,软塌塌的热气球就膨胀起来。
几个墨家子弟搬走热气球下方竹筐里的沙袋,热气球晃悠几下,便缓缓开始升空。
田襄和公输铭看着眼前缓缓升空的热气球,不由得眉头紧蹙。
“还是不太一样,祈天灯内部有竹篾作为骨架,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不错,李县侯所制这热气球,虽然体积大,但若是真让人上去乘坐,风险太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风吹散。”
二人互相开始旁若无人的交流意见,甚至连李让这个发明者都被他们直接忽略了。
良久之后,公输铭忽然转过头问道:“李县侯,敢问您是用什么东西对热气球之间的缝隙作为填充的?”
“鱼胶!”
李让果断道出答案。
大唐没有橡胶,鱼胶已经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密封材料。
至于什么糯米或者糊糊,他也试过,但没用。
粮食做出来的东西很容易被风干,风干就容易脱落。
热气球这种东西,一旦通洞,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热气流会随着通洞的地方持续上升,没了向上的力,坠毁就是唯一的下场。
听见李让的答案,公输铭和田襄倒也不意外,他们虽然没有近看,但第一反应也是鱼胶。
将纺织得非常细密的丝织品放进鱼胶里浸泡,再以油脂辅助,做出来的东西可以百年不腐。
田襄和公输铭再度小声讨论了几句,而后继续问道:“李县侯,不知制作这热气球的匠人何在?”
“就在侯府之中,可是要某唤他们过来?”
“他们若是无事,李县侯不妨叫过来,您做的这个热气球有些粗糙,老夫打算召集书院弟子联合他们重做一版。”
听见田襄还要浪费时间再做一个热气球,李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惊喜的问道:“这么说,巨子已经有了改进的想法?”
田襄摇头道:“也不算想法,就是一些尝试,李县侯若是信得过老夫,不妨三日后再来书院一趟。”
李让大喜,满口道好。
书院要重新制作真正的热气球,他没道理不同意。
他吩咐侯府工匠所做的这个热气球,本就是粗糙滥制的产物,用来戏耍李世民的。
若是书院能接手,他便少一桩事情,少废一些脑细胞。
“那李某便三日后再来,有劳巨子和公输先生多多费心。”
想着,李让便打算拱手告辞。
公输铭和田襄对视一眼,脸上忽然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
田襄笑吟吟地开口道:“李县侯,某记得,侯爷亦是书院的先生,有授业解惑之责,只是这两年侯爷远居江南,也未有机会为书院的学子授课。”
闻言,李让心里一个咯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