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压寨先生 > 第122章:狗县男

第122章:狗县男(1 / 2)

书名:压寨先生 作者:半斤乔老豆 字数:2600

这群青壮没有人开口,他们只是一脸戒备的看着谢余等人。
“怎么?你们这村子没有能做主的人吗?”
谢余有些不耐烦了。
但是想想,以后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封地人口,他又按捺住了脾气。
就在此时,一个老人来到了这群青壮的后边,然后开口道:“让开!”
人群分开,老人走到谢余面前问道:“这位……军爷,请问您带人来我们孙家庄,可有什么事吗?”
“你是村正?”谢余看着老人,最后掏出了自己的封地文书,“我是当今陛下新封的甫城男爵。以孙家庄为中心,方圆十里以后便是我的封地了。这里有知县新签的封地文书,你可以看看!”
村正愣了一下,最后紧走两步,一脸恭敬的接过了文书。
检查一番后,村正又把文书递还给了谢余。
“原来是大老爷……”再和谢余说话时,村正脸上的态度已经从刚开始的戒备,转为敬畏了。
确认了谢余的身份后,村正又让那些青壮放下手中“武器”。
接下来村正给谢余介绍起村子的情况。
孙家庄一共有六百七十户,平均一户六丁,一共有四千二十五口人。
村正叫孙守义,算是孙家庄的族老了。
这里所有人都以耕种为主。每一户平均耕种十五亩田。
一共差不多有一万多亩地。
谢余的封地方圆十里,按照田亩面积来算,差不多是三万七千多亩。
但是真正能耕种的,也就是孙家庄这些农户们耕种的一万多亩良田了。
若是孙家庄的这些农户,以后全都给谢余交租的话,那谢余现在便可以躺平了。
但实际情况真能如此吗?
当谢余问起村正那佃租的事情时,村正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大老爷,倒不是小的们不愿意交。实在是这些租子,早早便已经交出去过了。我们耕种的这些田亩,都不是张家庄所有。这些田亩,全都是僧产!”
僧产?
谢余愣住了。
等村正详细介绍完这张家村以及周边的情况后,谢余才明白,自己算是被知县何光耀给坑了。
何光耀给谢余划的这块封地,竟然都是僧产!
所谓僧产,其实就是和尚们的产业!
而这僧产也是当今大雍朝一个积重难返的大问题!
当年太祖皇帝建立大雍之前,曾在某个寺中当过一段时间和尚。
所以后来太祖皇帝起事,也常常自诩某位罗汉佛陀转世。
等太祖皇帝建立大雍朝后,这佛家也被推崇起来。
当和尚不仅不用交税,而且朝廷还给补贴……
之后几任皇帝,也同样推崇佛教,一遇到什么需要庆祝的事儿了,就喜欢赏赐这些寺庙土地。
而这些被赏赐的土地,就成了僧产。
属于僧产的田亩,是不用给大雍朝上税的。
租种僧产的佃户只需要给所属寺院缴纳租子即可。
当然了,这些寺院本就不愁吃喝,所以在收租一事上,也要体现佛爱世人的博爱胸怀来。
因此他们收的租金,往往比官定或者说是某些地主定的租金要低一成。
久而久之,有人又打起了这一成低租金的主意。他们主动把土地“卖”给寺院,让自己的田产变成僧产。
到了最后,这些寺院逐渐变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主”……
原则上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僧产同样也属于大雍朝。
所以把这僧产划为谢余的封地,没毛病。
谢余想要在封地内征税,也没毛病。关键是……他能不能从和尚的头上,把这些税给征上来?
孙守义表示这孙家庄的田亩,都属于随缘寺的。
随缘寺便在孙家庄正北,甫城县东二十里处。
听说那随缘寺有僧人一千多,护院武僧更是多达五百!
那达摩堂的罗汉武僧,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高手!
谢余估计,他要是敢提一句收税的话,第二天,这些武僧就要打上门来。
“行吧,收税的事以后再说。你村子里可有闲置的房子,给我腾几间出来?我这些人一路劳顿,也需有个歇脚的地。还有这些马,也得好好喂喂。”
孙守义表示空房子是没有了,但是庄子里的祠堂,收拾收拾倒是可以住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