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压寨先生 > 第241章:筹钱妙计

第241章:筹钱妙计(1 / 2)

书名:压寨先生 作者:半斤乔老豆 字数:2608

谢余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竟然能让庾贵这位堂堂知府,在他面前倒了小半个时辰的苦水。
按照庾贵的说法,归德府这半年过的日子,着实太惨了!
先是黄河发水,淹了司家道口一带。
作为归德府的大当家,他得赈灾吧?
可这灾还没赈完呢,虬龙沟两岸的人就反了!龙河军之乱出现!
接下来就是平乱!
这一平就是小半年!
最关键的是,今年遭灾的不止归德府一个地方。整个山西河南境,都被水淹了!
很多地方的田税都收不上来!
收不到钱不说,这归德府的存银还要拿出来赈灾、平乱……
前后这么一折腾,他庾贵哪儿还拿的出钱来?
一个多月前,他就开始频频往朝中写信,让陛下拨点赈灾款过来了。
可是……户部尚书陈德遵也不知道在想啥,一直卡着,就是不给拨钱!
说到这里的时候,庾贵也是一脸愤愤之色。
谢余回想了一下,倒是对这事儿有点印象。
之前出使瓦剌的使节团也没银子。团使杨思敬找陈德遵要的时候,陈德遵给的理由便是朝廷的银子要用来赈灾。
当然了,这赈灾肯定是赈山西、河南两地的重灾区,相较于其他地方,归德府西边受灾情况不算严重。
好歹还是能收上来点田税的。
因此老陈卡着不给庾贵拨银子,也是正常。
谢余记得陈德遵为了筹赈灾银子,还专门跑到于骞府上,找他问计。
当时谢余没有和陈德遵说太多。但事后却给于骞说了个法子。
他以为于骞会跟陈德遵说呢,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于骞似乎没有和陈德遵沟通这事儿。
想来于骞也有自己的考虑吧。
但不管庾贵如何哭穷,谢余都坚持一个原则:让他出这笔钱,想都别想。
尽管谢余在皇帝那领了个平乱的任务,而且庾贵也说了,只要平了龙河军之乱,他一定帮谢余请头功。
可最后功劳大头会落在谁的身上,谢余再清楚不过了。
要是那徐元玉再捣捣蛋,皇帝周昱再不要点脸,事后他们依旧能给谢余整一个“功劳还差一点就够封爵”的结论来。
平乱这种类似于主线的任务,屁毛奖励都没有,谁愿意干?谁又愿意花自己的钱去干?
因此当庾贵哭穷哭了小半个时辰后,谢余始终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庾大人,您就别再哭穷了。您再穷,也是一方知府啊!手指头缝里随便漏一点,也比我努力一辈子强!”
“您要真没钱也行,我帮您筹吧?只要您胆子够大,我保证能让您在十天内,筹到不低于一百万两白银!”
“什……什么?”庾贵瞬间瞪大了眼睛,“一……一百万两?你……你说的是真的吗?”
“骗你干什么?”谢余笑着说道,“而且这一百万两只是保守的估计。您只要想弄钱,别说是一百万两了,就是一千万两也不是不可能!”
“别……一千万两就算了!一百万就够了!”
庾贵被谢余的口气给吓到了。
国库现在能不能凑出来一千万两,他都不敢说呢。
现在庾贵只想弄到谢余承诺的一百万两就心满意足了。
按照卫所和府兵的消耗标准,两万人的队伍,一天消耗一千两白银!一百万两,足够队伍消耗三年的!
三年啊……甭说是三年了,就是再来个半年,要是还平不了龙河军,那他这知府也不用干了。
“谢侍读,你快说说,如何能在十天内,筹到一百万两银子?”
庾贵拉着谢余,一脸激动的问道。
“很简单,就是以府州的名义,开个票号!”
“开票号?”庾贵眉头顿时拧了起来。
他当然知道票号是什么东西了,如今大雍朝有三大票号,分别在平遥、太谷与祁县三地。
而这三大票号,都是山西人开的!
包括市面上流通的银票,也都是这三大票号出的。
这三大票号的银票为什么会成为流通全国的硬通货?
靠的就是人家百年老字号、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商誉!
没有这个商誉,指望十天筹到一百万两银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事儿怕是行不通吧?咱们又没有这个商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