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 第123章 借道武关,兵出蓝田

第123章 借道武关,兵出蓝田(1 / 2)

书名: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作者:汉子雲 字数:2591

张明的话,让孔融身躯一震,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他。
这种纸,能够量产!
对读书人来说,这种等级的纸张能够量产意味着什么,他最清楚不过。
刹那间,他心中突然有些感谢,感谢曹操任他为南郡太守了。
至于张明说的请教,也让他心中好奇,于是二话不说,带着邴原就和张明一起朝张明府宅走去。
“文举公,不知这位先生是?”
路上,张明对那跟在孔融身后,对他投来赞许目光的文士也十分好奇。
孔融一拍脑门,笑道:“看我,差点都忘了。”
“这位是北海邴原,字根矩,现任司空府东阁祭酒,知汉你称其邴祭酒便是。”
俨然一副以张明长辈的身份自居,邴原心中好笑,却并未戳破。
“知汉才情斐然,我这次来,也是想与知汉切磋一二。”
听到邴原之名,张明心中大喜,建安一龙的名声,他当然知晓。
不过张明面上不动声色,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
“原来是邴祭酒当面,切磋不敢当,是小子该向邴祭酒讨教才是。”
“邴祭酒少年泣学,不知令多少世家子弟汗颜,正是我辈典范。”
邴原也是面露惊讶,没想到这种陈年往事,张明竟然也知道。
不过这也的确是他引以为傲的往事,此时听张明道出,对张明的好感度噌噌上涨。
“知汉谬赞。”
“尝闻知汉近乎知晓天下之事,我本不信,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知汉年少成名,却宠辱不惊,这样的态度,才更加值得士人学习。”
“看来这一趟,定然会不虚此行!”
这读书人拍起马屁,果真让人心神荡漾,两人一波互吹,将关系瞬间拉近。
连孔融也打趣道:“好了好了,你们两位都是贤人,偏老夫如今是个闲人,闲人莫说贤话,还是赶紧赶路,听一听贤人是否闲话。”
三人相视一笑,不禁加快了脚步。
来到张明书房后,张明也不啰嗦,直接放大招。
“自我主入荆州以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
“不过于文化上,还未有显著功绩,因此明斗胆,想请文举公牵头,于荆州号召天下文士,共修大典!”
“何为大典?”
孔融不解道,邴原也聚精会神。
见勾起二人兴趣,张明缓缓说道:“所谓大典,就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把所有经史子集百家之书,以及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兵法、僧道、技艺的相关言论,全都编辑成一本书册,供世人学习。”
话音落下,针落可闻。
良久,孔融和邴原相视一眼,两人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坚定。
此举若成,不仅可以教化世人,更是能够名垂千古!
孔融率先表态,郑重说道:“知汉,请务必让老夫参与。”
邴原紧随其后,说道:“还有我!”
“从今日起,我邴原不再是司空府东阁祭酒,只愿为此大典一编书小吏。”
张明心中震动,没想到邴原竟然直接宣布辞官,而看孔融的表情,反而一副理所应当。
看来他还是低估了,这大典在这些大儒心目中的地位。
不过如此一来,天下大儒必将尽入荆州,随着大儒到来,他们的学生,天下的读书人必将纷至沓来,文化战争的第一步,人才引进,将正式开启!
想到此处,张明躬身一拜。
“既如此,编撰大典之事,就有劳文举公,根矩公了。”
随后,三人商议了一些细则。
不用张明提醒,两人便清楚,要完成这样的大典,仅凭几人肯定不够。
如今荆州将要参与大典的,还有庞德公,黄公,水镜先生,仲景公等人。
其中黄公精擅技艺;水镜先生通晓奇门,道学,兵法;仲景公更是当世神医,这些都是所谓的专业人才。
有这些人为例,孔融和邴原也清楚,要编撰大典,就需要汇聚各方人才。
因此三人商定,第一步,就由孔融和邴原一道,广邀天下文士,待各类人才都有所储备后,再真正开始编书。
至于编书所需消耗的大量财帛,在荆州这里,有三才酒,以及即将开始售卖的月英纸兜底,反而成了最不需要担心的事情。
安置了孔融和邴原,又将两人介绍给庞德公,黄公等人。
忙忙碌碌三日之后,张明也收到了前线最新的战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