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围点打援能行吗?(1 / 2)

书名: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作者:汉子雲 字数:2561

还未等孙乾回归,寿春方向的荆州军便已经撤退。
魏延的奋武军顺势接手了合肥防务,而收编了乐进降卒的破虏军也已整军完毕,和刘备等人一道,回转舒县。
只不过张明要提前一步,留下周瑜坐镇庐江,带着孙邵的万余精锐,黄忠的鹰扬军,太史慈的云襄骑以及赵云的龙胆骑渡过了长江,将孙权江南大营彻底围了起来。
可怜自长江被荆州水军封锁后,消息几乎断绝的孙权,还完全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他还在坚持,沉浸在荆州陷入益州和合肥的围攻,再伺机反攻夺回一切的幻想当中。
殊不知。
现在合肥已经易主,河北战事结束,曹操正等着和刘备议和,而益州水军拿下秭归后,在夷陵被朱桓打的大败之后,就再也无法寸进。
这些消息,孙权一无所知。
尤其是张明率军围住孙权大营后,并未采取攻势,反倒让孙权坚信,张明一定是有所顾忌,用不了多久便会撤军。
反观张明军帐,则一片轻松惬意。
“主公,如今元直率领锦帆军已抵达泾县,逼住了孙瑜的丹阳精兵,孙权左翼已无援军可用。”
“右翼朱治大军,也被兴霸和子烈联手困在濡须口,无法渡江支援。”
“而后方董袭,同样也有子龙和子义的骑兵袭扰,根本不敢离开宛陵。”
“可以说,现在的孙权,已经成为一支孤军,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黄忠站在沙盘旁,看着上面清晰的局势,跃跃欲试,对着张明拱手询问道。
这些情况,早就在张明计划当中,微微点头道:
“孙权不足为虑,若能利用孙权,一战将江东打残,让江东无兵可用,岂不更好?”
黄忠心头一跳,下意识道:
“主公是想要围点打援,能行吗?”
张明没有说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一时倒是让黄忠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急,等一等主公。”
“先传令元直,不管泾县了,往宛陵方向靠近。”
“另外让兴霸、子烈放弃封锁中江,收缩长江一线,放朱治过来。”
“最后,记得散布出消息,就说合肥出兵,已逼近舒县了。”
“记住,这场戏,咱们要演好!”
黄忠会心一笑,拱手应是,便下去安排去了。
张明却站在了地图面前,负手而立,目光如炬。
而他看向的位置,却是吴县。
之前贾诩传来的消息让他颇为在意,说在吴县,有人散布了许多孙权失德,孙翊有才有德的消息。
关键是,吴氏态度也很模糊,似乎还有些推波助澜。
更让张明意外的是,张昭张纮等留守吴县的重臣,也开始频繁出入孙翊府邸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张明有一种预感。
“也罢,我也来推一把,就用这围点打援之策来看一看吧。”
张明喃喃低语道。
……
最先收到张明命令的,是泾县外的徐庶。
如今的徐庶,渐渐褪去了曾经的稚嫩,长期独自领军,让他和在鹿门山上的青涩相比,显得成熟坚毅了许多。
由于张明的信任,甘宁的放权。
自江夏一战后,锦帆军步兵基本都是徐庶在统领,因此鹿门山众人中,成长最快的,反倒是徐庶。
看过张明的亲笔信,徐庶也明白了张明的用意,嘴角不禁噙上一抹笑意。
“传令,天黑后,大军拔营。”
“先向北行,沿途只行三十里便安营扎寨,并增加锅灶。”
“走之前,看看这孙瑜会不会上当吧。”
当晚,徐庶大军匆匆拔营而去。
早有斥候报到城内,孙瑜一时也摸不清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一向谨慎的他,接连派出了斥候,在确定营中无人之后,更亲自率领五千人,出城往徐庶营地查探。
“走得这么着急,又是往江边撤退,难道庐江真有变故?”
“追!”
联想到近日拦截的徐庶军中信件,犹豫再三之后,孙瑜还是下令,朝徐庶军撤退的方向追去,不过很有分寸地保持着距离,并派出斥候探查以防遇伏。
一连追了两天,也不过走了六十余里。
从徐庶大营留下的锅灶,孙瑜有所发现,这些锅灶看似变多了,实际真正使用的却变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