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 第277章 知汉所想,真天马行空

第277章 知汉所想,真天马行空(1 / 2)

书名: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作者:汉子雲 字数:2553

“知汉,那我该怎么决定呢?”
刘备有些兴奋,忍不住问道:“若真的能行,岂不是说,就能越过世家的举荐,让这些人直接受我人情?”
张明点了点头,毕竟现在用人制度,不管是举孝廉还是征辟,说白了,人才其实都是世家把控的。
世家说这人德行兼备,郡国报上去,举为孝廉,那么此人最终承的,是世家的情。
世家说这人才学出众,直接举荐给统治者,统治者征辟此人,此人承的,还是世家的情。
相反,科举最后一步的殿试,那可是统治者直接出题,最终名次,由统治者亲定!
不然怎么来的天子门生一说?
见刘备已经找到重点,张明也是欣慰,继续说道:“决定的方法,其实也是考核。”
“只不过考核的标准变了,不再是地方向上举荐,而是由上到下安排考试!”
“考试?”
“这……”
又是一个新的名词,让刘备的震惊再次爆发,不过他的脸上虽然露出了震惊之色,但眼眸中闪烁着的却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兴奋。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心情。
张明看出了刘备的情绪变化,他轻轻地摇了摇羽扇,声音平和而坚定,详细解释起有关科举考试的规则。
“没错,主公,就是考试!”
“所谓考试,其实就是有主公监管,安排专人负责出题,题目可以涵盖经史,治政,实务,甚至是数术,农学,断案等等。”
“总而言之,这考试的题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用来筛选判断参与考试的读书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妙!”
刘备双眸明亮,忍不住抚掌赞道:“此考试之法大妙,甚至这考试题目中,还能设置些能关乎礼仪品德的题目,来考察考生德行!”
听到刘备的举一反三,张明也不禁笑道:“当然可以!”
“不过要一次性就将天下读书人全部考试完,显然也不现实,因此这科举考试会分为几个层次,从县试、郡试到最终的殿试,每一步都为筛选出真正的才能智士服务。”
“整个考试,控制在一年内完成。”
“比如年后先考县试,通过县试者,由各县负责,于初夏集中至郡治参加州试;通过郡试者,由各郡负责,于初秋集中至襄阳参加殿试。”
“至于殿试,就像我之前说的,可以由主公亲自审题,亲自在现场监考,亲自阅卷,确保选拔出的是最优秀的人才。”
“这样一来,便能真正做到人才的公平公正选拔,不再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参加殿试脱颖而出的人才,也将死心塌地为主公效力!”
刘备听后,头都快点成断掉了。
而且他原本震惊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一制度的深刻认同和期待。
他的眼神中开始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对于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期待。
可激动过后,刘备也想到了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他百爪挠心。
张明看在眼里,不禁笑问道:“主公可是有何疑虑,但说无妨。”
“果然瞒不过知汉。”
刘备哑然失笑,这才说道:“这科举之法的确精妙,但是备有两个疑问。”
“这第一个,便是如此选拔人才,公平倒是公平,可那些落选之人,是否会有怨言?”
张明笑了笑,这个问题真的很刘备。
只有如此仁义之主,才会关心那些落选的考生,对此,张明其实早有方案,因此不紧不慢道:“主公放心,此事明已有对策。”
“哦?”
刘备大喜,没想到张明竟然已有腹案,连忙追问:“还请知汉明示。”
张明点了点头,笑道:“其实主公多虑了,首先这科举,一生并非只能参加一次,只要不是考试作弊,或曾犯下过罪大恶极之事,是可以每年一直参考的。”
“其次,对于那些通过县试而未过郡试的人,可以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或去县学任教,或到县衙从事基础工作。”
“各县中,对这样基础人才,可是十分缺失的。”
“以此类推,通过郡试而未过殿试者,同样可以在郡内任职,如此一来,既有考试机会,又有出仕机会,即便有怨言,相信也只是个别屡试不中之人而已。”
“对这样的人,主公认为,需要搭理他们吗?”
“当然不需要!”
刘备脱口而出,他是仁义,又不是迂腐,张明的话,让他这个疑虑彻底解决。
顿了顿,刘备又道:“我这第二个疑虑,便是世家。”
“知汉此法好是好,但恐怕会触及世家利益,到时候若所有世家联合反对,为之奈何?”
“主公忧虑极是!”
张明先赞扬了刘备一句,随后信心十足道:“其实这个问题,明也有应对!”
“啊?”
这一次,刘备彻底服了,虽然还没听到张明的应对方法,但他心中对科举一事,已经充满了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