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祖朱元璋 > 第三十四章 盯住北平

第三十四章 盯住北平(1 / 2)

书名:家祖朱元璋 作者:颂史 字数:2348

跟朱允熥心中估算的差不多,这一套保守估计至少是在六倍以上的收益,不过他也没有那么乐观。
“这是他们现在都缺少物资,所以才会给这么高的价钱,以后那就未必了,接下来咱们的目标就是把贸易线继续朝草原内部推,想办法跟那些大部落接上头,如此才能达成目的。”
“努尔干都司那边距离瓦拉部太远,倒是可以在土默特部多下下功夫。”
两人正在说着,便听到骡马嘶鸣声传来。
这是众人到了。
朱允熥也没有耽误时间,让每人喝了一碗热酒,然后收拾东西直接入城。
临分别的时候,宋忠开口说道:“殿下,这次到辽东得了几株老山参,千年份的送入皇宫孝敬陛下,有一株八百年份的,下官交给东宫守卫了。”
听他这么说,朱允熥想了一下,这才说道:“你们走这一趟,主要就是为冶铁坊那边赚足本钱,其余的还要上交国库,这些银子可都是你们的功劳,这个光我不能白占,回头我让人送过来三千两银子,算是我买下来的。”
宋忠一听,有些不理解,朱允熥身为皇太孙,这些东西都是他应得的,怎么还要用银子买?
这种事情听都没有听说过。
不过朱允熥自有自己的看法,将来他想要做一番大事,从现在开始就要立规矩,尤其是身边的人。
若是人人都去拿好处,不付出相应的代价,时间一长形成了规矩,国库里面的银子都不够他们掏的。
看宋忠还要说什么,朱允熥摆了摆手,语重心长的说道:“我身为皇太孙,事事都要以国家为念,若是我拿了东西不给银子,那改日东宫中人也提出这样的条件,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再退一万步讲,若是其他的王爷都想从你这里捞好处,你又该如何?”
宋忠无言以对。
朱允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我跟你说的可不是客气话,回头我便让人把银子给送过来,多的没有,算是我沾了点光吧。”
皇宫。
宋忠迈步进了大殿,行大礼参拜。
朱元璋语气温和的问道:“听说你刚刚进城,允熥还亲自去迎接,是不是还没吃饭啊?”
宋忠自然不敢隐瞒,起身答道:“正事要紧,下官不敢耽误。”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王景弘吩咐道:“去吩咐御膳房,做些吃食。”
宋忠一听连忙拱手:“下官不敢!”
朱元璋摆了摆手:“咱让你吃你就吃,把心放在肚子里。”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一旁的锦墩:“坐下回话,说说你们这次去辽东情况如何?”
对于赚多少银子,朱元璋没有那么关心,他最想知道的就是努尔干都司的真实情况。
宋忠一一作答。
听完之后,朱元璋眯起眼睛来,沉默半晌,并没有就此话题多说。
“那你们此行收获如何?”
宋忠马上便说道:“保守估计,约有五倍之收益。”
朱元璋脸上并没有变化,很显然他也猜到了:“在你看来,需要多久才能将贸易推广到整个草原之上?”
这次宋忠想了一阵才说道:“如无意外的话,恐怕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前次见土默特部的首领折恒阿哈,他似乎有心促成此事。”
等他说完,朱元璋轻轻点头,忽然问道:“你路过北平,感觉此地民风民俗如何?”
这话问的很是随意。
可是宋忠心里明白,朱元璋问的可不是北平,而是燕王朱棣。
他一脸平静的说道:“北平乃是燕赵之地,百姓尚武,民风彪悍!只是因为徭役相对比较繁重,日子过得有些困苦!不过百姓言语之间提及陛下,多有赞颂之言。”
他说的是实情。
整个北方因为要支持北征,所以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可是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朱元璋在全大明的百姓心中,那就跟神人一样,至少跟以往的皇帝都不同。
那可是逮住贪官就往死里整,甚至还明文公告天下。
百姓要是觉得当地官员有贪污枉法之事,可以直接绑了押送京城,沿途官员不得阻拦,如果有发现一律重办。
这种事情,明朝之前听都没有听过,所以朱元璋在普通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
宋忠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赞颂朱元璋,实际上才是拐弯抹角的在说。
燕王治理地方不利!
朱元璋没说话,眼睛半眯着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候,王景弘到了门口:“回禀陛下,饭食已经备好了。”
朱元璋便笑着对宋忠说道:“你的差事办的不错,咱很满意,用了饭再回去,好好休息两天,今后在东宫好好做事!”
宋忠起身行了一礼,随着王景弘退出大殿。
二人走后,朱元璋躺在椅子中,目光盯着烛火,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自己的儿子,当爹的怎么能够不清楚?
朱棣一向争强好胜,而且城府极深,网罗了一大批的能人异士为自己效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