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祖朱元璋 > 第三十九章 一切就绪

第三十九章 一切就绪(1 / 2)

书名:家祖朱元璋 作者:颂史 字数:2333

朱允熥听到这话笑着说道:“现在先找出来能用的办法,然后再想办法做出突破,能做出来最好,如果做不出来,咱们先用别的法子凑合着。”
听他这么说,众为匠人松了一口气。
等他们离开之后。
黄子澄有些不解的问道:“殿下难道是准备开一个印刷工坊吗?”
朱允熥笑了起来,看向他:“你的才学是有的,现在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把本朝的官员做个梳理,挑选的一些清正廉洁并且官生良好的官员!我要把他们的事迹全部印出来明告天下,为天下官员做个表率!”
听到这话,黄子澄顿时眼前一亮。
读书人要的是什么?
首要的便是能够步入朝堂,封妻荫子。
其次的便是名声!
若是这名臣表一出,自己能够名列其中,不但光耀明媚,而且天下皆知,这种名声可是可遇而不可求。
黄子澄顿时便来了兴趣:“殿下什么时候开始?”
朱允熥微微一笑,开口说道:“现在!”
入了东宫这么久,黄子澄一直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存在感,满腹的经纶无人赏识,心中的憋闷可想而知。
现如今有了这个机会,黄子澄满心斗志,整个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只要有时间,他便前往吏部和督察院。
这里一个负责天下官员的提拔和任命,另外一个负责监察天下。
两项汇总需要的名臣表就出来了。
黄子澄也做过深思熟虑,手中拿着笔名单对朱允熥建议道:“殿下,这些人很多都是在职官员,为防有人鱼目混珠,下官觉得,应该从那些已故官员中先定名单,其他人以观后效。”
这是个稳妥的法子。
朱允熥当下便点头同意:“就照你说的办,不过有一条他们的过往事迹一定要详详详细说明!要经得住所看之人的推敲,如果事迹不详尽的暂时不予整理,要是办妥了,把东西拿过来先让我看一眼。”
说到这里他还专门提醒道:“不用那么着急,尽量写的越详细越好,到时候我会办一份类似于邸报的东西!每次只登一个官员的事情,尽量能够做到几日一份!”
几日一份!
黄子澄听到之后大吃一惊。
要知道,这年头的邸报除了专供皇帝的以外,发往各地的都是不定时的。
几日一份,这成本都要多高?
于是黄子澄便开口提醒道:“殿下,如此一来恐怕花费太大。”
朱允熥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这种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安排。”
这金陵城原本就是个商业重镇。
虽然经历过元朝末年的动荡,不过商业气息依然浓厚。
有了后世的种种经历,要是办份报纸,还要往里面贴钱,那就太对不起自己脑子里面的知识了。
当然这种事情朱允熥不好亲自出面,他派人把宋忠给叫了过来,直接开门见山。
“我有件事情交给你去做。”
宋忠不迟疑的一抱拳:“请殿下吩咐。”
就听朱允熥开口嘱咐道:“你在京城的地面熟,趁着这两天功夫跟那些大商家打个招呼,就说我准备办个报纸的东西,可以明发天下,如果他们想要让自己的东西卖得更好,便让他们出个价钱出来。”
宋忠听到之后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
应该是皇太孙手里缺钱了,趁着这个功夫,让这些商人们出出血。
“殿下请放心,我走了一趟,少说能给殿下凑出来几十万两银子。”
看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朱允熥摆了摆手,有些无奈的说道:“这种事情不是强迫,但凭自愿,他们愿意给多少你就收多少!同时还要记下他们的货物种类出自于何地等等。”
搞得这么繁琐,宋忠有些奇怪,不过他也没有问:“我知道了!”
他的办事效率自然没得说,当天下午便拿了一摞纸回来复命。
“殿下京城里面一共有七十多个商家都愿意,在那什么纸上宣扬自己的产商品,他们一共认了三十七万两银子,只是这银子直接送入东宫似乎不太妥,不知殿下有什么打算?”
几十万两银子办份报纸绰绰有余。
虽然说现在还没有搞出来铜活字,代价高一点,也是只赚不赔。
不用想,宋忠肯定是用了一些强迫的手段,他是个明白人,不会打着自己的旗号出去搞这些事情。
朱允熥也没有戳破,想了一下,这才说道:“你在京城里面找个便宜的地方,租几个院子出来,地方要大一些,能够把这十几个工匠全部安排下来,并且有地方做活就行。”
这是小事,宋忠当天晚上就给搞定了。
这一下可就要加班了。
还好黄子澄干劲十足,被抓了壮丁也毫无怨言,熬了一晚上,终于把大明朝的第一份报纸给搞出来了。
上面没有像邸报一样,有什么朝廷奏章,以及相关条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