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祖朱元璋 > 第七十三章 被人弹劾

第七十三章 被人弹劾(1 / 2)

书名:家祖朱元璋 作者:颂史 字数:2430

找准了思路,接下来的事情其实很好办,大船造不了,造个小铁船让它浮起来非常简单。
人员到齐之后不过三天,一个小臂长短的铁船模型,便应运而生。
而且其中一应俱全。
面积越宽,下面设有水密隔舱,基本上能考虑到的,全考虑到了。
并且是浑然一体,都用铆钉给焊死了,另外还造了一个散件,便于拼装,让人能够一目了然。
东西被送到东宫之后。
朱允熥亲自试了一试,让人找了一个大木盆,把铁船放入其中。
然后命人左右摇晃,幅度越来越大,最终那船被翻了过来慢慢往下沉。
旁边的赵太平晃了半天,已经是满头大汗。
看到这一幕,他便说道:“主子,这铁船不错了,刚才咱们都差点把盆给掀翻了,这船才沉的,要是到海上的话,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风浪!”
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差不多了!”
皇宫之中。
朱元璋看着在池子里面飘着的铁船,又把每个散件拿起来看了一遍。
毕竟他起家之地就在南方,对于船,那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看过之后他轻轻点了点头:“可行!而且造出这船在水中飘了半天也没有进水,既然如此,那就试着再造大一点,不过有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那就是这铁船要比木船沉,人划起来相当费力气,在海上可跑不快啊。”
朱允熥先笑着说道:“虽然这些时日找了不少资料,发现一物,将来自然可以用在铁船之上。”
看他这么说,朱元璋有些好奇:“是什么东西?”
就听朱允熥略微有些感慨的说道:“活塞式风箱!”
当初他看到这东西的时候,只有一个感觉。
那就是蒸汽机!
同时心中有些奇怪,虽然说现在还没有天工开物这本书,但是现实中已经有了活塞式风箱
可为什么这种技术慢慢的没落了?
后来蒸汽机也没有出现在华夏,这有些解释不通啊。
比如说他记忆中,清朝末年那些百姓们对于火车之类的居然是见之而色变,只能说明一件事,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这东西。
他有些想不明白。
其实这事情是有根源的。
历史之上,清朝入关之后便将天空开物直接列为禁书。
究竟为什么被禁?有种种说法!
有人说是宋应星等人的思想有反清之意,因此被禁。
总而言之一句话。
或许是出于误会,或许是出于清朝统治者的不自信,天工开物这本书,虽有流传,但是不被官方认可。
这就造成了,很多有用的东西都慢慢的失传了。
不过现在被朱允熥发现之后,如获至宝。
朱元璋反应平淡许多:“咱有些不明白,这风箱跟催动铁船有什么关系?”
于是朱允熥便耐心的开始科普。
说教下来之后,朱元璋终于明白过来,不由得开口赞道:“当真是奇思妙想,咱也听说过这东西,却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用来催动铁船!咱都有些好奇了,将来你所想要的铁船造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过朱元璋也马上意识到这东西一旦面世,恐怕会引起轰动。
于是他便对远处的王景弘招了招手:“你马上去船坞,将王五这些人另择他处安置,待遇一切从优!告诉他们,只要能够把铁船造出来,咱不吝赏赐!另外还要让他们知道此事牵涉重大,一旦有所外泄,定斩不饶!”
到底是皇帝,嗅觉极其的灵敏,反应速度更是不用说。
旁边的朱允熥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样更好,反倒省了自己的口舌。
外面的传闻,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可是不少人也看出来了一些苗头。
一座酒楼之中就有人讨论此事。
“说起来也怪了,最近可有谁见过王五爷?”
“有段时间没见了,王五爷最近忙得很,听说得了皇太孙的看重!”
“我就在他家附近,听他婆娘说好几天没回家了,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莫不是出事了吧?”
在他们讨论中间,有人侧耳倾听。
这些人操着北方口音,低声交谈道。
“马上去打听一下这个王五到底是怎么回事,务必要找到蛛丝马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