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祖朱元璋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明察秋毫

第二百九十三章 明察秋毫(1 / 2)

书名:家祖朱元璋 作者:颂史 字数:2379

过不多时金幼孜匆匆进门,行礼过后朱允熥便开口问道。
“怎么了?是不是下面出了什么事情?”
这时候就见金幼孜将手中捧着的东西双手奉上,看起来像是书册。
朱允熥接过来一看是账本的眉头就是轻轻一皱。
“这是什么东西?”
这时候金幼孜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看了一下左右。
朱允熥挥了挥手让众人退去金幼孜这才说道。
“这是臣最近查账之时忽然发现的情况,那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倭国和琉球地方输入到朝廷的硫磺数量略微有所降低,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是不得不谨慎示之。”
等他说完之后,朱允熥的眉头当即就皱了起来,如今大明的确缺硫磺,主要的输入国便是倭国和琉球,其他各个小国也有贡献。
主要原因不用说就是为了制造火药,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北征之时需求量更是不小,更重要的就是硫磺这些制造火药的东西都是朝廷管制物资。
所以这些商人带回来之后只能出售给朝廷,否则的话,朝廷就可以以此捉拿问罪,正常来说没有人会冒这个风险。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思索之色,一边翻着账本一边说道。
“你是怎么发现的?”
就听金幼孜缓缓开口说道。
“最初的时候臣是想要了解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海贸的情况,无意中得知说是海上回来的硫磺受潮不能用,当时臣也没有在意,顺便问了一下详细情况。这才得知最近一段时间上船返回之时,受潮硫磺的数量有所上升,臣便想这些商人是为了求财,怎么会这么不小心?”
说到这里,金幼孜的声音压低了几分。
“一查之下这才发现,这些商人多是来自于北方,他们的实力并不算太强,但是往来路线都是前往倭国和琉球,只跑这些短线,从来不去更远的地方!”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言外之意很明显,他怀疑北边那些王爷们,有不臣之心私下打造火器。
锦衣卫那边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这方面的禀告,那就说明对方做事情非常小心,如果不是机缘巧合金幼孜发现这个问题的话,还不知道要瞒多久。
想到这里朱允熥皱起眉头来想了一阵,然后说道。
“这件事情你知道就行了,不要说与他人听,回去之后你继续装作若无其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行。”
金幼孜听完之后也不多说,当下拱手说道。
“臣明白!”
等他离开之后,朱允熥皱着眉头,开始思索这件事情,想要瞒过朝廷的眼线,而且从京城往北方输送硫磺,这可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成的。
不说别的,京城负责监察的官员占一头,另外沿途官府的官员恐怕也会参与其中,只要有些风吹草动,这条线马上就会断。
看起来经过上一次纪纲等人被抓以后,北边这些商人明显变得更加谨慎了,而现在晋王和周王已经到了京城,大概率不是他们做的。
因此这个幕后主使呼之欲出,只能有一个人就是燕王朱棣。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轻叹了一口气,缓缓摇头说道。
“燕王啊燕王,难道你只有一条造反之路可走吗?”
说完之后,他的脸上露出无奈之色,现在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虽然说草原已经平定,但是人心不稳,辽东也是一样。
尤其是草原之上,新城正在建设,如果再给上几年的时间,那我们一切都好说了。
朱允熥以前是觉得朱元璋在朱棣应该不会做些什么,现在看起来这位燕王已经是被逼急了,说不定会铤而走险。
最重要的是现在朱元璋的身体越来越差,入秋以后咳嗽连连吃了几副药依然不见好,虽然说因为徐妙锦怀孕的事情,让老朱的心情好了许多身体也逐渐有好转的迹象。
如果他要是知道朱棣想要做什么事情,那么老朱一怒之下会不会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朱允熥一时之间感觉心乱如麻,就在这时候赵平安匆匆而来,躬身说道。
“即便陛下,皇后娘娘那边派人过来问陛下,过不过去用膳?”
听到这话朱允熥当下便站起身来,一边朝外走一边说道。
“来的正是时候,正好我也饿了。”
进入房间之前,朱允熥先是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才迈步入内。
徐妙锦看到他来,笑着迎了上来。
“陛下来的好快,不是今日不忙吗?”
朱允熥笑了起来说道。
“再忙这饭也是要吃的!”
两人落座之后徐妙锦看着侍立在旁的一个俏丽的宫女说道。
“去吩咐御膳房传膳吧!”
那宫女行了一礼,匆匆而去。
朱允熥之前没有见过下意识的多看了一眼。
徐妙锦见到这一幕,默默记在心里。
“叫宫女姓王,苏州人士,为人宽厚而且做事情颇有条理。
最近我有孕在身,精力不足,也是有赖于他的帮忙,这才省了不少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