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我媳妇真好看(1 / 2)

书名: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 作者:其实苦瓜很甜 字数:2540

“嘿嘿!”
董武讪笑道:“小婿的安排是想将学堂设为四级,初级学堂名为小学,目的是识字与简单算数问题,为期六年。”
“中级学堂为中学,目的是文章与进一步的算数问题,为期三年。”
“高级学府为高学,目的是全方位的学习,让学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为期三年。”
“最后一级,便是长安学府,让高学选好领域的人才进修,如农业、水利、商贸、管理等。”
蔡邕听得云里雾里,不过这么细致的划分,却让蔡邕感觉不错。
他虽是大儒生,但不是腐儒,深知现在的西凉军乃至朝廷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
“贤婿,你这说得不错,可是平民手中可没有那么多钱。”
“岳父,这一点我已经想到了,小学、初中我将设置为免费,只要年满八周岁,即可入学,城外的孩子提供住宿,还有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
蔡邕对这四个字很陌生,这是一个新鲜词汇。
“是啊!”
董武笑道:“就是让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通过学院的介绍的工作进行生活补贴,不过其内容不会影响学子学业。”
“我以让逢纪修建直道,用不了几年,长安周边各县便会连成一体,之间的来往便会大大缩减。”
“届时长安附近村庄的百姓,可以走长安的官路,运送粮食等物资,甚至有富裕者,还可以雇佣商队运输货物去其它各县......”
蔡邕眉头一皱,打断了董武:“贤婿是想发展商业?”
董武一笑:“正是!”
在这重视农业的王朝,偏向商业可是禁忌,若是一般人敢说这话,恐怕早就被抓起来砍头了。
但是董武有背景,而且蔡邕的观念与他人也是不同。
不过蔡邕对董武重视商业的想法心中还是抵触,如果重视商业,那会带走农业的许多劳力,历时没有人种田,那粮食从何而来。
蔡邕的担忧,董武自然有考虑,若不是条件不允许,他高低弄个远洋舰队,南下东南亚、西行欧洲,弄些土豆、番薯、玉米种过来。
不过以当前的粮种,董武也有办法提高亩产,只要处理好肥料与水利即可,至于虫害,现在的董武没有办法,不过长安学府不是白摆设,只要蔡邕上任,以他的身份,关中必定有许多学子加入,他不行其中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还有大汉朝廷整个书库的支持,这些人,不想成才都难。
现在的朝廷就是董卓的一言之堂,至于王允他们,不过是各领域的需要而已。
“岳父放心,农业这块我也不会放弃,相反我反而会更加重视,之所以发展商业,是想让这些没有田地的世家无所事事,坐吃山空。”
“原来如此!”
蔡邕恍然大悟,这次迁都,许多世家被迫迁移长安,这段时间全靠他们的家底存活,如是不找出路,他们便只能寻找机会对刚刚分到土地的百姓下手。
世家的手段千万,只要事态稳定,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事。
“不错,让他们有事可干,这样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西凉军想将他们赶尽杀绝,不过商这边的赋税你一定不要放。”
“这个自然。”
“对了,岳父,这是我为学府简化的字体,这样方便普及教育以及印刷,在学堂弄成的这段时间,我喜欢先生们能先明白这些字。”
说着,董武将自己抄录的一篇简体字与隶书的对照贴拿了出来。
蔡邕拿起一看,连连点头,赞叹道:“贤婿真是聪慧异常,短短时间竟然能创出如此简洁易懂的文字,比之老夫当年也差不了太多了。”
董武谦虚一笑:“哪里,小婿不过是偶尔的奇遇罢了。”
“这简化字,后续我会给全,希望岳父能让先生们熟知。”
“没有问题。”
“对了,小女刚刚传话,他在后院花园等你。”蔡邕笑道。
“好嘞,小婿这就去。”
........
蔡府后院花园。
小亭之下,蔡琰抚琴,悠扬婉转,动听悦耳。
她坐姿端庄,神情专注地抚琴。
身材婀娜,腰肢纤细柔软,曲线完美,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娴静气质,令人赏心悦目。
突然,琴音停顿,蔡琰微微蹙眉,抬头看去。
“你来了!”
亭外站着的人正是董武,他脸色尴尬,苦笑道:“在弹琴?”
蔡琰点了点头:“嗯,今日心绪烦躁,想练习一下古筝曲。”
“那啥,我不是故意偷窥的,是岳父说你在等我,所以我才冒昧前来。”董武解释道。
“哦!”
蔡琰应了声,又开始抚琴。
董武摸了摸鼻子,有点尴尬,不知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