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69章 张浚陛见,君臣战略

第69章 张浚陛见,君臣战略(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31

“尚未传来最新消息。”
“朕知道了。”
赵宁也不急,眼下一切都急不得。
汴京城内现在对河北、河东局势各有说法,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势头,搞得依然是人心惶惶。
混沌错乱之时,作为皇帝,就更不能急。
要沉稳,从容,这样其他人才不会乱,投机分子还没有那么容易搞事情。
棋总得一步步下的。
他断定金军是真的撤走了,而宗泽一定能稳住现在的局面。
先是张浚抵达宫内,在文德殿召见了张浚。
张浚这个人在两宋之交的历史上,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
他甚至比李纲更适合做枢密使。
李纲曾被诸多人弹劾说不懂军事,甚至岳飞也弹劾过李纲。
当然,这不是说李纲真的不懂军事,只是大家的论点不同,或者说李纲的军事才能只能算一半一半。
那张浚的军事才能就很好吗?
也未必。
这些人真正的过人之处,就是在关键时刻,能扛住大局。
两宋之交,出现太多不靠谱的人了。
近的就说童贯,打辽国命令种师道对敌人采取“非暴力不抵抗”的政策,后来金人南下,扔下北线所有人,独自逃回东京。
在一些关键的位置上,未必需要你精通非常专业的技巧,但一定要懂得稳住大局,把事情扛起来,让下面的人能有条不紊地运转。
这一点,无论是李纲,还是张浚,都是非常不错的。
张浚走进文德殿,对皇帝行礼:“臣参见陛下,圣安。”
“你来了。”赵宁语气很平淡。
“不知陛下召见臣,有何吩咐。”
“朕听闻你之前在枢密院任职编修的时候,对兵事典籍颇有研究,眼下金人退兵,北线混沌未明,想找你来,听听你有什么说话。”
张浚有些惊讶,他知道自己的官职还没有达到皇帝单独召见讨论军国大事的地步。
“陛下,臣愚钝,不敢妄论军国大事。”
“你但说无妨,说错任何话,朕都恕你无罪。”
“那臣就斗胆直言。”张浚的目光已经落到地图上,“陛下,臣需要借助这地图。”
“可以。”
张浚走到地图前,他的目光落到地图上,整个人的气质仿佛瞬间发生变化,他指着京畿路北边,说道:“陛下,若是金人尚未完全退兵,还有聚集在河北、河东之地,则需速速采取坚壁清野之策。”
赵宁不说话,说话的机会都给张浚,他只是平静地看着。
“坚壁清野主要有二:一、乡里人一部分撤入黄河以南,一部分进入磁州、相州等城内;二、切断城外一切粮食。如磁州、相州,这些的州城,每一城留十万军民,一人一天一斤粮食,一个月300万斤粮食。”
“粮食的供给点定在滑州,以滑州作为后勤补给点,驻重兵,定期运粮。”
张浚指着点图,口若悬河一般。
他又指着滑州东北方向:“以大名府作为第二个供粮点,通过永济渠,连接大名和滑州汲县,以黄河为大名城供粮,做到两点漕运互通有余,则粮草问题迎刃而解。”
“我方粮草无失,金贼不敢久留,必然会全线撤回北方。”
赵宁停下来,心中忍不住激动。
赵宁的想法是在西自陕西诸路,东至河北东路、京东东路,一条长达两千里的军事防线。
(河北东路是河北省东边的一部分,京东路包含了河南省一部分,以及整个山东省,京东东路则是山东省的东边大部分地区)
金军现在肯定是撤退了的,大宋朝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北边建立防御体系,将战局慢慢拖入持久战状态。
毕竟大宋朝内部百病缠身,只有建立起防御纵深,稳住边事危机,赵宁才能在内部一步步开始做改制,真正富国强兵。
而张浚刚才说的这些,显然是更加细节的执行规划。
这真是赵宁需要的人才。
皇帝做顶层战略规划,宰相们将顶层战略规划分解、细化,并且确保执行。
赵宁没有打断张浚,意思是让他继续说。
张浚也没有停下来,他继续说道:“若是金军已经全部撤退,则需要快速安抚河北、河东民心,并在这一带建立连成片的城寨,以防止金军年末再次南下。”
在这里,赵宁却打断了张浚,他说道:“金军年末还会南下?”
“回禀陛下,会!”
“你怎么知道?”
“一定会,金人擅长冬季作战,而冬季则是我们最虚弱之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