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84章 有人在作死?

第84章 有人在作死?(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180

完颜宗望还活着,对于赵宁来说,总归是一件好事。
金国朝堂对立得越严重,他的时间越多,压力相对越小。
不过赵宁并不知道完颜宗望还活着,甚至张邦昌在隆德府称帝建元的消息也尚未传到东京城。
六月初二,东京城,一场夜雨后的清晨,汴河之上弥散着淡淡的水雾。
天光慢慢展露,夏风拂过青莲。
船只切开水面,满载货物。
此时的渡口已经车水马龙,忙得不亦乐乎。
空气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香,路边的小铺陆陆续续开业,一辆辆车在渡口载满货物后,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地方。
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唐代的坊,商品增多后,官府在城内会建造许多专门为商人囤积货品的地方。
这种地方的官方名称叫“塌房”,在大宋朝各个城镇都普遍存在。
不仅仅商人可以囤积货物,私人也可以囤积个人用品,不过是要交钱的。
这种制度,在大明朝建国初期,被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行。
从目前塌房的储存数来看,东京城内的大宗商品在逐渐增多。
例如粮食、果物、油、盐、布匹、丝绸、药品等等。
中原王朝便是如此,只要没有战争,只要给民间以喘气的空间,他们很快会自己休养生息,慢慢恢复。
“号外!号外!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号外!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被任命同知枢密事!号外!”
一大早上的,卖报郎就在繁华的地段吆喝起来。
东京城的人们对报纸也开始慢慢习惯。
而且喜欢读报纸,某些读书人,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密切关注朝廷重要的风向变化,那些不识字的,就喜欢听人说。
“给我来一份,给我也来一份。”
“真的吗,李相公回来了!”
“官家圣明,终于将李相公召回来了!”
“……”
刚出了宫,准备出城去走一趟的赵宁,听到路人的议论,不由得好笑。
看来东京城的老百姓,对李相公的归来,还是很激动的。
李纲十天前就低调入京,六月初二,任命诏书流程走完了,同知枢密事,也就是之前孙傅的位置,副枢密使。
且兼任河东东路、京东东路总制置使。
两路军政大权一手抓,任务是重组东路防线,迫在眉睫。
并且赵宁还给了他生杀大权。
十天才走完任命书,足以见京师有多少官员对李纲表示不满。
这些家伙阻止不了李纲上位,但却故意拖延。
赵宁不由得感慨,看来北宋末年的东京,许多官员不喜欢李纲是真,但老百姓对他却是另一个态度也是真。
赵宁随口问一边的荆超:“荆超,你觉得李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荆超说道:“臣对李相公也不甚了解,不过去年年初,他主持全局守城,城中百姓确实爱戴他。”
荆超也搞不懂赵官家是怎么想的,他也不敢随便回答。
靖康元年,第一次金军南下,就是李纲带领全城军民,一起击退金军的。
自此,李纲成了一面抗金大旗。
尤其是第二次金军南下,横扫河北、河东,人们都开始怀念他。
正统历史上,东京城被破,宋钦宗最后悔的就是罢免了李纲,且后悔没有听李纲的。
等赵构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召回李纲,拜为宰相,全面竖起抗金大旗。
就是这么一个人,不被官僚喜欢,被北方各个军镇排挤,在历史上,一生不得志。
赵宁也没有再细问,等过两天与李纲再讨论完一些战术策略,李纲就要奔赴东线了。
赵宁骑着马,带着人,一路出了城。
眼下粮食正在持续补给进来,民间现在到底如何,赵宁也只是听下面的人做了一些汇报。
这人,不亲眼看看,心里总感觉不踏实。
毕竟下面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报喜不报忧。
这种特点在官僚中,层层传递,以至于一线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传到皇帝耳朵,就算传递到了,也已经变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今天趁着李纲和宗泽找自己汇报接下来的战术策略之前,就一身的便衣,偷偷溜出来了。
先在汴河畔的渡口看了一会儿,看到那大船小船,满载而来,赵宁感觉心里踏实。
真的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