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159章 对金国的模糊战略(第一更)

第159章 对金国的模糊战略(第一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84

对于赵宁来说,解决完赵楷,当然是去陪自己的娘子。
毕竟这一次是造谣说赵宁战死前线,不是明目张胆篡位,所以赵佶不敢动皇后和太子。
朱涟这些时日倒是没有被为难,但听闻自己夫君战死前线,几次哭晕过去。
宫中以宋淑媛为首的女官也被撤换下去。
此番赵宁回来,宫内一切在快速恢复之前。
第一夜,两人如漆似胶。
黏在一起,深入浅出地了解了这一个多月以来对方的感受。
当晚让赵宁明白,爱情不仅仅要用心,还要用力。
第二天,赵宁搀扶着墙走出来,他再次切身体会到一个道理: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一大早,赵构就跑来。
赵构似乎很积极,关于宗室的事情,还有许多没有具体执行,看他这个样子,是要把某些人撸到底了。
大早上,赵宁请赵构用了早膳,两人商议着宗室案里面许多财产的处置方式。
一直商议到下午。
才又提到了关于对金国的态度问题。
赵构似乎又恢复了那个在金军大营中装逼的气势,他跟赵宁说:“我们一定要与金人决战到底,所有的议和者,都是居心叵测!”
这就很符合历史上,赵构登基之前的心态,毕竟没被吓过,不知道身临其境后,原来自己是个怂货。
去年在大名府的那种害怕的感受也慢慢淡化了下去,再次摇身一变,想要坚定主战。
其实也不能单纯说主和就是错误。
国家外交,不是莽夫斗勇。
主和派们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现在宋军正面打也是打赢了的,但持续打下去,肯定没法打。
至于民间嚷嚷着要血战到底,这是好事,上位者不应该打压他们的积极性。
可最终决定,不能只听民间怎么说。
得看账面上有多少钱,得看前线还剩多少能正面上战场的人。
而且现在是特殊时期,还得看武库里还有多少军备。
更重要的是,还有多少粮食可以调动?
南方自然有大量的粮食,大宋朝的整套官僚行政效率,能否再支撑得起继续打?
要知道,第三次宋金之战,宋军之所以能占据主动,最大的原因还是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包括提前动员兵力、粮食,把钱无差别地往前线送,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城寨。
可是这些在这一战中,消耗太大。
尤其是兵力和钱。
所以,朝中有人提出现在是议和的最佳时机,从理性的政治角度出来,未必是错。
例如这个时候,一直蛰伏在家的前前任少宰唐恪,便罕见地上书了一封《时弊论》,来分析眼下的情况。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派人去与金军谈,先谈,能谈成什么样试试再说。
意思是看菜下饭。
而大宋朝应该着手迁都关中,以山河之险巩固京师,以安天下。
但是,军政使张叔夜则是主战的一派。
他也上奏了《宋金战时论》,尤其是阐明了东线作战的优势。
金军一旦抵达两淮,面临的是河运密布的水乡之地,金人不善水,对金军骑兵也有很大的牵制作用。
两份奏疏,赵宁都看完了。
他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这一日,他专程召见了一直搁置在一边的唐恪。
唐恪站在文德殿门口恭候着皇帝的到来。
不多时,便看到赵官家的身影,赵官家身边跟着刚刚官复原职的刑部尚书秦桧,还有康王赵构,以及京畿路转运使李光。
他们向文德殿走来。
唐恪行礼道:“臣参见官家。”
“是唐相公来了,走,进去说。”
唐恪心中一百个疑惑。
自从靖康元年十月,他因主和被罢了宰相的职位,便赋闲在家。
其实他心中还是一直在等待皇帝再次传召的,但一年多,没有任何动静,他以为皇帝已经彻底忘了自己。
没想到今日奏疏一封后,立刻得到皇帝传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