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188章 开万世太平,是否为道?(第三更)

第188章 开万世太平,是否为道?(第三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168

赵宁又说道:“那如何推行德政?”
杨时说道:“以德举官,自然有德政。”
“那如何以德举官?”
“昔日唐太宗广开言路,贞观即为中正,中正乃大德也,陛下广开言路,天下贤德之人莫不归心。”
“卿之所言,只要朕广开言路,天下贤德之人便会云集而来?”
“臣确是此意。”
“国朝事务繁多,如何能保证所来之人,是朕此刻所需?”
杨时一时语塞。
赵宁又说道:“朕倒是认为,为政者,不能坐逸待劳,子曰有教无类,人才是需要培养的。”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能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所以,其实孔子的许多思想都是非常朴实、积极的。
杨时有些摸不着赵官家到底想干什么。
赵宁继续说道:“既然人才是需要培养的,且不能以其出身为限制,朕倒是认为,朝廷更应当立学而教。”
杨时则说道:“陛下难道忘了,朝廷的官员,大部分是出自科举,科举之士,读圣贤之书也!”
“那贪官污吏、奸邪鼠辈可曾有减少?”
杨时再次语塞。
赵宁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匹夫之过,祸及家人,官员之过,危害一方,宰辅之过,误国之民,君王之过,天下沸腾。”
“是以,臣与民,皆需再教。”
杨时有些惊讶:“这……”
“朕欲立官学,而教百官,使上传而下达,卿以为如何?”
杨时心中大震,只听说科举之前读太学的,没听说当官之后还要再考试的。
赵官家又说道:“此事关乎天下,关乎社稷,朕需要杨卿来担任,如何?”
杨时是听明白赵官家到底想干什么了,虽然科举选拔了人才,但是朝堂上下依然贪官横行,尤其是宣和年间,乌烟瘴气。
赵官家是想定期让官员接受考试,不合格者受到惩罚。
杨时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恐怕不能胜任,但臣可为陛下推荐一人。”
“谁?”
“罗从彦,此人亦曾师从程颢,品性端正,为人纯良,学识渊博,所思所想纯正,是陛下需要的人才。”
罗从彦?
赵宁觉得此人似乎有些熟悉。
“好,朕要宣此人前来汴京。”
与杨时简单交流后,赵宁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快来了。
对官吏的思想再教育和严控,迫在眉睫,尤其是新政打开以后,会有更多新任的官吏,他们更需要严格的思想把控。
一套完善的动员体系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点:思想传达效率。
小胡子的德意志动员能力强,就是因为全国上下认同他的那一套,组织内部分析少,效率自然高。
你看看,陈东现在玩70万亩地,和户部已经撕逼到大家都累了,还有一众的官员瞧不起他。
这就是组织内部消耗的弊端。
而且大宋内部各个衙门都有相互消耗的现象。
大家互不认同,缺乏统一思想指标。
这样的朝廷、官府,如何推行新政?又如何打败金国?
所以,不仅仅制度要革新,思想组织,也要革新!
太学要改革!
当然,赵宁一贯的手法,先不动原来的,另起炉灶,再找准机会干掉原来的,以新的代替。
杨时离去之后,赵宁便在文德殿提笔开始写他自己的书:《官论》、《实事求是》。
宋朝儒学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例如二程的“穷理”,意思是穷究事务之理。
例如杨时的致知必先格物。
所谓致知就是达到完善的理解,而格物是探索万物规律。
杨时的意思是,你想要对事物达到完善的理解,就必须去探索万物的规律。
这是古代的唯物哲学思想。
至于官学改革的这个人,赵宁并不需要他有21世纪的思想,官学的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归整官员行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