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258章 赵官家的手段(第一更)

第258章 赵官家的手段(第一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91

翁彦国入京,在官场引起的轰动是空前的。
早在半个月前赵官家宣召翁彦国入京之时,消息就在官场上传开,甚至还有人秘信京畿周围各路。
不少官员都在密切关注翁彦国的动向,甚至他一路入京的路上,还有不少沿途的地方官员给他写信。
谁都知道,翁彦国是执政蔡懋的人。
蔡懋是保守派的头子,蔡家那是京师大家族,在官场上也是盘根错节。
淮南西路是大宋最富裕的路之一,能去那里做转运使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
你可以理解为21世纪派到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去做领导的人物。
这还不知是翁彦国入京引起广泛关注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他去年九月初一上奏朝廷的那份“忧国忧民”的奏疏。
那份奏疏立刻让他变成了反对新政派的翘楚人物,引起了无数旧派官员的赞美。
若只是官员赞美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引起了旧势力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旧势力包括了旧派官员、地方乡绅地主大商人等等。
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之间用金刚铁链相互连接,组成了复杂的利益链条,如王安石者,触犯他们的利益,也被打入了奸臣之首。
他们不仅仅有土地资源、倒卖朝廷资产,还在民间掌握了充分的舆论权和道统权,并且经常以天下大义为由,行他人之事,获自己之利。
翁彦国真正讨好的是这样一个群体。
赵宁也不是一个愣头青,他宣召翁彦国入京,并不是以淮西税务之事宣召,而是以翁彦国那份奏疏的名义宣传他入京,商谈他所言民生之事。
大有表彰、赞美翁彦国之意。
这让一路的官员更加肆无忌惮想要跟翁彦国拉关系,更让刚进入京畿地界,还没有到东京的翁彦国,就有一批官员前去相迎,以国士赞之。
但实际上,赵宁现在已经有充分的理由罢免翁彦国。
仅仅当日李青在他面前说的那些话,赵宁就可以立刻派人把李青抓起来,然后审问,只要能审出翁彦国在淮西滥用职权,就可以罢免了翁彦国,让他滚蛋。
但这还不是赵宁想要的,一个翁彦国算什么?
他不过是放到台面上来的人物。
他代表的是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势力,也是朝中保守派的一颗棋子,仅仅只是罢免他,对局面的撼动,微不足道。
李青写的那封信,以及高俅派过去的那个人能在王仲衡那里买到多少田,才是重点。
逮到下面具体执行的人,整条链的关键才会浮出水面。
还有户部、肃省院在寿州和庐州查处的一系列情况才是重点。
尤其是庐州,庐州知州王敬自缢,到底是谁掌握了王敬的把柄,让王敬甘愿做牺牲品来逼走朝廷派下去的特派员?
就在翁彦国入京的当天,皇城司在庐州的密报也送到了东京。
王敬在庐州的家着火了。
着火的时间是在正月初四,民间传言是意外着火。
毕竟这大冷天的,干燥,容易走水。
王敬正月初一上吊自杀,他在庐州的家正月初四着火。
你要说没联系,狗都不信。
无论如何,在赵鼎的安排下,户部又下了一批人到庐州,肃省院也调了几个人到庐州。
寿春府的争论还在继续,东京官场又热闹起来。
最近旧派大臣又借着王敬之死,对新政派官员进行炮轰。
一切看起来都变得混乱起来。
但只是看起来而已。
赵宁之所以宣召翁彦国来京师,其实就是暂时将翁彦国调离淮西。
没有了翁彦国压阵,下面的人就没有了主心骨,就很容易各自为政,有些人的行为就容易做出出格之举,或者露出破绽。
这大大减少了户部和肃省院在淮西的阻力。
正月二十六日,翁彦国入京后的第二天,入宫陛见。
赵宁刚刚与王宗濋去考察了“大宋朝的国有制造衙门”少府监,检察完香皂流水线生产模式后,回到文德殿,就看到翁彦国正在外面听宣。
“翁卿。”
翁彦国抬头一看,看见赵官家走来,连忙上前,激动地说道:“臣翁彦国参见陛下,圣安。”
“快快免礼。”
赵宁表现得非常热情、和蔼。
“谢陛下。”
“走,里面说。”
翁彦国以为赵官家会质问税务之事,会谈王敬之死,会神色难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