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817章 后悔出兵大理?(第一更)

第817章 后悔出兵大理?(第一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05

六月二十日,一大早,陈规就跑到了文德殿。
赵宁正在大口大口吃面,见陈规来了,也不问吃没吃,就吩咐道:“去跟陈侍郎准备一份面。”
“多谢官家。”陈规手中捧着一份文书说道,“官家,这是《大宋海军虎蹲炮制造详述》。”
赵宁放下筷子,饶有兴趣地看起来。
他看得很仔细。
陈规写得也很仔细,对虎蹲炮的操作方法、射程和潜在的风险,都做了极其详细地注解。
不多时,面条送来了。
君臣二人在文德殿吃着面。
“五十门青铜炮都出来了?”
“全部造好了。”陈规很谨慎地说道,“不过,还是有炸膛的风险。”
炸膛这种事是概率性风险,科学无法绝对规避风险,但可以减少风险的概率。
“先让海军去用,炮弹准备充足一些,按照你所设想的,就在杭州秘密建造一个火器监,专门制造这种火炮,以便海军随时得到补给,不过保密要做好。”
“是,官家放心,臣会安排好。”
赵宁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关于弓箭和弩箭的制造,现在一年产量如何?”
“回禀陛下,去年一共制造八千万支箭,较之宣和年间,多了近三千万支,足够满足目前全国各地用箭所需。”
“火箭呢?”
“火箭受限于原料,一年只有一百万支。”
“暂时够用了。”赵宁点了点头,又问道,“火铳如何?”
“目前制造第一批,已经制造了两千支,还在测试炸膛的占比。”
火铳倒是不着急。
因为第一代火铳的威力其实很有限,还不如弩箭的威力大。
之所以要投入费用批量生产,其实是为了推动火药的科学研究。
许多科技的突破,都是从军事上面开始的。
“那就先将青铜炮送到杭州市舶司,交给钱喻清。”
“陛下放心,臣会去安排好的。”
陈规告退后不久,王怀吉搬了一些奏札过来。
“今日奏札倒是不少啊。”赵宁好奇地说道。
“官家,这是成都知府卢法原的奏札,是急报。”
“哦?”赵宁接过来,打开一看,顿时眉头就皱起来了。
他看了一眼王怀吉,王怀吉连忙避开了赵官家的眼神。
赵宁又打开了其他一些奏札。
最后,他一共看了二十分钟,其中有十五分奏札的内容,居然与卢法原相似。
他们都在奏札里关于西南战局不利,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那架势,就只差在奏札里骂范宗尹是一头彻头彻尾的大蠢猪了!
仿佛只要他们一过去,就能横推乌蒙山脉,脚踩大理国,呼一口气都能把西南山河都掀翻了。
如果不是赵宁让范宗尹按兵不动,他还真可能被这些奏札给忽悠住。
朝廷户部侍郎南下,召集十数万大军,征调无数资源,讨伐大理。
在朝堂上无数人反对的情况下,前锋队战败,主力大军被阻隔在乌蒙山寸步难行。
这样的汇报送到京师来,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在告诉他赵官家,西南战局刚开始就出师不利,后面问题会越来越多。
赵宁看了一份又一份奏札。
他神色淡然,看不出对这些奏札的态度。
看完后,他将奏札放在一边,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你先下去。”
“是。”王怀吉走了出去。
王怀吉出去后,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对一个小内侍说道:“官家对西南战局并无表态,你去告知他们。”
“是。”
中午的时候,堂厨(宰相和高级官员吃饭的地方)。
吏部尚书右选程振坐在尚书左丞蔡懋旁边,他压低声音说道:“蔡相公,官家并无任何表态。”
“急什么,不表态不代表心里没有想法,这西南战局,可比在河北打仗更费钱,粮食物资运输都是巨额消耗,我算过了,一天至少五万贯花出去,现在朝廷在大力支持北线,包括韩世忠那里,哪有那么多钱打西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