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883章 肃整西南秩序(第一更)

第883章 肃整西南秩序(第一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65

五月十四日,广南西路正是盛夏时分。
好在横山寨一带河流众多,解潜这个北方人来这里一个月,跟着当地的人学会了游泳之后,天天跑到河里,以此解暑。
前面的瓜农用板车推着西瓜,到树荫下面吆喝起来。
田里的农民们还在忙碌着。
张安赤膊着上身,下面也只穿了一件底裤,他笑呵呵地向河边走去。
“解帅,解帅!”
隔着老远,张安就开始喊。
解潜游到岸边,张安走过来,将甘蔗递过来。
“解帅,下官给您弄了些好东西。”
“这是哪里弄来的?”解潜问道。
甘蔗在宋朝,还是奢侈品,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
“买的。”
“哪里买的?”
“路边买的,快吃吧,非常甜。”
解潜接过甘蔗开始啃起来。
解潜愣了一下,看着这甘蔗,说道:“这甘蔗比我之前吃的要……”
“要甜是不是?”
“是!好甜!”
“这是从南海的岛屿上传过来的甘蔗,听说是大宋南海商社的人从那边移植了一批。”
“南海的岛屿?”
“好像是琉求南边,有很大一座岛屿,出海的商人们叫那里南滨岛,岛上的岛民种植了许多这种甘蔗。”
解潜再看了看,发现这甘蔗的表皮比自己以前吃的颜色要深,偏黑。
张安继续说道:“听说广州府移植了许多,两浙和江东也移植了一批,但后来发现两浙和江东不太适合这种甘蔗,倒是广南西路邕州一带种植非常成功,现在广南西路不少商人都在想着种植此物。”
张安说的这个甘蔗,是黑皮甘蔗。
广南西路的水稻一年二季,也可以三季。
但是广南西路的土壤成分却相对不太适合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同样的土地产量比江东、荆湖都要地。
然而,广南西路却非常适合种植甘蔗。
解潜说道:“朝廷在北边各个军镇配置了大量的糖,对甘蔗的需求量也暴增,导致甘蔗价格比过去更贵,看来南方的商人们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张安随口说道:“那是,您不也说了吗,有需求就会有产出。”
解潜却陷入思考中。
张安好奇道:“解帅,您想什么呢?”
“这横山寨博易场有大理、罗殿、自杞的商人来往不绝,朝廷派我来,一是想肃正西南的买马,扩大马匹的交易,二就是要建立从横山寨到钦州的商线,钦州已经开始建立海港,如此看来,南海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赚钱。”
说话间,前面有人跑过来:“解帅,不好了,前面打起来了,自杞国的人和我们的人打起来了。”
解潜连忙爬起来,擦干身上的水,把衣服套起来。
张安去牵过马来,解潜翻身上马,带着众人向博易场赶去。
此时,博易场前面,一群自杞国的人拿着弓箭,纷纷朝博易场乱射。
有好几个商人已经中箭,还有一些大理国的商人也在其中。
自杞国与大宋的关系其实很不错。
他们在广南西路横山寨的这博易场,与大宋做了不少买卖。
这些年,大宋西南买马突飞猛进,使得南方各个驿站建立神速,与自杞国密不可分。
但是吧,自杞国的有些人,性格非常野蛮、暴躁,一言不合就想要动刀子。
此时他们一边射箭,一边愤怒地吼叫着。
一个叫丁乌的男子用当地的方言骂道:“这些宋人没一个好东西,把他们全部杀了!杀了!”
博易场的商人们连滚带爬地逃跑,连货物都不要了,那里的马儿也受到了惊吓。
等解潜带着人赶过来的时候,见到这样的场景,不由得大怒:“列阵!”
宋军立刻拿出弩,纷纷上前,躲在木板和土墙后面。
张安是精通自杞国语言的,他大声喊道:“放下武器,有事先商量,大家都是来做买卖的。”
丁乌大声吼道:“不要听他们胡说八道,射死他们!”
解潜说道:“他们说什么?”
“他们说要杀了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