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1309章 扩张时代的序幕(第三更)

第1309章 扩张时代的序幕(第三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72

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中心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它是一种金融层面的新制度。
在工业革命尚未开启之时,这种制度帮助荷兰人成为大海上的新贵,一跃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老牌帝国。
赵宁扫视一转,所有人眼中都露出了期待。
王宗濋第一个站出来,他说道:“陛下,臣觉得应该立刻再成立大宋东海商社!哦,还有大宋西域商社!”
“准!”
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中,赵宁重新走回去,说道:“关于国营商社改制和股票交易市场新政,钱喻清你来主导。”
“是!”钱喻清连忙说道。
赵官家今日给他带来的震撼实在让他难以表达。
“另外,朕以后不想再听到有三佛齐这个国家的存在!”赵宁转身离开大殿,“还有,你们要大胆地去鼓励商人南下,怕什么商人有火炮!难道朕的舰队没有火炮?朕有的是钱养海军!”
靖康十四年的八月,这场颇有争议的早朝,再一次掀起了一场风暴。
这场风暴和过去的改制不同。
过去是对大宋传统的各路进行土地改制和商业改制。
这一次明显是在相对成熟的商业基础上,迈出了全新的一步,对金融体系的构建。
金融体系的合理化,将会全面的激发出一个国家的潜力。
如果官僚和商人,甚至军队的元帅都开始想要对外扩张,会发生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赵宁现在才开始成熟股份和股票制?
难道之前因为没有技术吗?
股份和股票制度与技术没有绝对关系。
发明这个制度的荷兰人并没有工业革命,但他们依然利用这个制度开启了荷兰制霸全球的航海时代。
人类从使用货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金融,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金融很零散,没有成为专门的学问,也没有建立体系。
赵宁之所以现在才开始股份和股票制度,是因为大宋内部的商业体系框架基本完成。
天朝体系中,中土一定是中心。
扩张不是为了完成个人霸业,至少赵宁没有为个人梦想征服全球的欲望。
他的扩张原动力来源于对中土经济的弥补。
通过对海外资源的夺取,来快速累积中土经济。
而前提是,中土必须有一套已经成形的经济发展模式。
既现在的朝廷主导政策和货币流向,把控核心战略资源,其余的让民间商人来补充。
这套模式,如果不摸索出来,盲目地去扩张,掠夺回来的资源不但无法合理利用到民间,反而会被大官僚和大资本垄断,在中土树立起一座座庞大的山头。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西班牙人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但是拿回去的资源和财富,全部被贵族用在挥霍中。
八月、九月,一个半月的时候,钱喻清都在组织人手起草《大宋南海商社股份制》的草案。
到了九月底,钱喻清才提报了大宋南海商社的股份制度申请。
由于这是一项大宋从未有过的新政,暂时没有写入《大宋商社法》里面,只能等整个模式走完后,没有问题了,再尝试立法。
至于朝堂已经有人嚷嚷着要立法了,那都是纯粹的扯淡。
钱喻清在设计这份股份制度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的,至少这份制度在政事堂来回讨论了无数遍。
每一次讨论,都让几个宰执,还有那些尚书,激动不已。
尤其是王宗濋,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我要将香皂卖到大食国去!”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入股的门槛。
是不是所有官员都能入股?
显然不可能,就像不是任何一个官员都能上朝议政一样。
而且每一个官员占股不能超过0.1%。
即便如此,每年也有相当规模的分红。
等赵宁看完钱喻清提报的申请后,赵宁不由得感慨钱喻清的商业天赋。
他并未提及法人这个概念,他只是提了一个金融的大方向和理念,具体的还都需要钱喻清来完善。
而钱喻清却将法人重点强调在里面,这显然只有做过生意的人才知道。
这种配合就是皇帝提出国家策略的大方向,宰相负责具象化、制度化。
紧接着在十月初,第一版《大宋股票交易市场条则》在被提报到赵宁面前,也通过了。
包括审计制度。
当然,大宋本来就有审计院,只不过现在给陆宰开了分线即可。
第一个交易所设置在杭州,钱喻清亲自前往杭州开始组织相关事宜,并且他开始在民间物色那些在南海有实力的商人,邀请这些商人一起出巨资入股大宋南海商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