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1363章 宋辽博弈(第三更)

第1363章 宋辽博弈(第三更)(1 / 2)

书名:回到宋朝当暴君 作者:画凌烟 字数:2035

“鹏举何出此言?”李彦仙说道。
“听少严兄说完后,某更能断定,耶律大石是不会轻易与我军正面作战的。”
虽然喝了些酒,但岳飞还是很清醒的。
“西域极其辽阔,北庭城距离虎思斡耳朵城有两千多里,若是我军长途跋涉远征,后勤几乎很难保证,只要耶律大石故意拖延,我们将会十分被动。”
古人说,用兵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这里面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说明:主帅在这里面,唯一能决定的就是人和。
也就是说,只有人和是受控制的。
而人和还需要严明的军纪、充足的粮食补给,以及赏罚分明的制度来保证。
做到人和,门槛也是极高。
岳飞能做到,李彦仙也能做到。
可是打仗不仅仅只有人和。
天时和地利,皆非人能定。
主帅只能等待好的时机,引诱敌人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位置。
这两个重要的因素,都无法随着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
说到底,打仗本身操作难度极高,且成功的将帅是擅长借用天地大道,而不是控制天地大道。
能控制的,那是神话传说中的修道者,而不是岳飞、李彦仙这样的将帅。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明白岳飞的担忧。
李彦仙也没有反驳岳飞的话,如果辽国真的那么好打,他打的就不是叶密立,而是直接带兵去围攻虎思斡耳朵城了。
宋代周边蛮夷,与汉唐早就不一样。
自宋以来,蛮夷在科技层面第一次超过中原王朝。
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在五代时期,大量吸收从中原逃过去的工匠,在冶铁、锻造、纺织、火药等方面,全面追赶,甚至不少领域超越中原。
已经很难再出现一汉敌五胡的局面。
西辽也是如此。
七河流域和河中地区的蛮夷,早就不是汉唐时期的蛮夷。
这些人要么吸纳了唐的科技,要么吸纳了阿拉伯人的科技,为己所用,大量铁甲装备,配上西域优良战马,出现诸多城池。
当然,赵宁改变的这个时代,大宋的科技已经突飞猛进,火药制造越来越普遍。
但是火药应用在军事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行动慢!
这个致命的弱点在中原或者辽东打仗,并不明显,因为中原或者辽东,都有大量的城池,大量的村落,大量的步兵。
可是在草原,城池少,要打的是高机动性的骑兵战。
往往极容易出现突袭的情况,这就降低了火炮的作用,除非是进入虎思斡耳朵那样的城镇地区。
岳飞接着说道:“陛下并不想与契丹人交恶,这一切都还是源自高昌擅自杀我朝使者,引发的一连串对立。”
李彦仙说道:“我派过使者去虎思斡耳朵城,契丹人故意拖延,逼迫我们出兵,好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从此可以看出,契丹人目前对我们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并且不愿意退让,我们的确想做买卖,但契丹人不相信我们。”
岳飞点了点头,说道:“与契丹人的战争,看来无法避免了。”
第二日,岳飞给在高昌的刘锜写了一封信。
宋军开始积极备战。
在草原上,显然没办法像中原那样一路横推,以战养战。
长途奔袭在所难免,后勤压力自然就大起来。
五月中旬的时候,一批粮食物资从高昌调度了过来。
此时,张珂再一次抵达了虎思斡耳朵城。
这一次张珂的身份又不一样了,他带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赵宁给耶律大石的,是一份共富贵的信。
在信中,赵宁用最真诚的语气,向耶律大石表达了和平相处的决心,希望大宋能与大辽像过去那样。
与此同时,承诺大宋将商品源源不断输入到大辽,并且免除大辽进入大宋的所有商税。
这是一封极其具有诱惑力的信。
耶律大石看完后,甚至有些怀疑赵官家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居然能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但耶律大石并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像耶律大石这样的人杰,自然非同一般。
可是他不知道水泥路,不知道珍妮纺纱机,不知道水力纺纱机,不知道江南的改稻为桑,不知道流水线生产带来的社会分工。
这些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使得商品开始步入标准化时代,压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生产国有了强大的成本优势,对周边国家进行商品倾销。
商业联系带来的依附关系,将在强大的军事保障下,使得周边国家逐步对强大的大宋产生依赖,进一步推动文化、经济的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